欢迎来到生活网

“叶子烟”毒“邮票”“神仙水”跳跳糖”

编辑:生活网      来源:生活网      新型毒品   毒品   精神活性物质   毒品奶茶   毒品的危害

2023-06-24 07:53:44 

□ 本报记者 董凡超

它外表看上去与普通香烟无异,但其实却有“暗藏玄机”。 为了缓解工作压力,网络主播王女士无意中接触了一种“烟叶”,却陷入了新型毒品的陷阱。 所谓“烟叶”,其实就是将合成大麻素药物与普通烟丝混合制成的卷烟。

警方掌握相关线索后,将向王女士等人出售“叶子烟”的刘某抓获。 经调查,刘某本人就是一名瘾君子,他知道所谓的“烟叶香烟”是以新型精神活性物质为代表的新型毒品。 毒品仍然在明知的情况下被贩运。 近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以贩卖毒品罪判处刘某有期徒刑8年,并处罚金8000元。 其违法所得被追缴、没收。

“树叶烟”、有毒的“邮票”、“仙水”、“跳跳糖”……近年来,以新型精神活性物质为代表的新型毒品层出不穷,花样繁多。 各地政法部门的打压带来了新的挑战。

打击和惩治新毒品有何难点? 当地政法部门在打击和纠正此类违法犯罪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下一步的思路和重点在哪里? 带着这些问题,《法治日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新药善于伪装

有毒且令人上瘾

近日,贵阳海关所属贵阳龙洞堡机场海关在国际邮件监管中发现境外进境邮件机检图像可疑。 结合风控说明,他们开箱检查,发现邮件内有两张密封在真空密封袋中的纸卡。

经鉴定,两张纸卡内共含有100粒致幻剂LSD。 这种新型药物俗称“邮票”,由一定厚度的吸墨纸制成,所含主要药物成分为麦角二乙胺(LSD)或苯乙胺。

据报道,犯罪分子将预印好的纸张浸入药物溶液中,制成尺寸和颜色与传统邮票相似的成品。 这种“邮票”体积小、携带方便、隐蔽性强。 由于其外观新颖,加上一些不法分子以“无害、无成瘾、体验新奇”等谎言包装,不少人尤其是青少年陷入了新型毒品的漩涡。

毒“邮票”并不孤单。 大连海关所属大连邮政局海关查获含有THC的“软糖”2枚; 兰州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在工作中查获包装成饮料、含有新型精神活性物质的“功能性潮流饮品”2.3吨;上海警方抓获将含有新型精神活性物质的“0号胶囊”包装成成人用品的犯罪嫌疑人并出售它们以获取利润……新毒品以各种伪装大量出现。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院禁毒教研室主任张莉告诉记者,目前新毒品种类已经大大拓展,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新型精神类毒品。仿制管制毒品的物质,如合成大麻;二是混合多种毒品成分制成的混合毒品,如“快乐水”、“彩虹烟”等; 三是在食品、饮料、烟草制品中添加药物成分的变相毒品,如“毒巧克力”、“毒咖啡”、“顶级电子烟”等。

张莉指出,各类新毒品,包括新型精神活性物质,与传统毒品具有类似的兴奋、致幻、麻醉作用,其危害不容小觑。 有些混合新药可能因不同成分之间的协同或叠加作用而产生更严重的副作用,导致急性过量中毒甚至死亡。 与传统毒品相比,新型毒品在外观上极具迷惑性和欺骗性,这对潜在滥用者尤其是青少年更具吸引力。 一些不法分子还利用新型毒品的麻醉或抑制作用,实施强奸、猥亵、抢劫等犯罪活动。

“随着毒品犯罪政策日趋严格和毒品防治工作的深入,海洛因、冰毒等传统毒品价格上涨、渠道萎缩、供应量减少,滥用规模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呈下降趋势。新型精神活性物质。化学合成物质(药品)经过结构改造或创新,制造容易,成本低廉,社会关注度较低。”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事二庭副庭长白春子表示,相比之下,吸毒者更希望满足自己的毒瘾。 成瘾者自然会转向寻找新的、未使用过的药物来替代传统药物。 实践中,涉及合成大麻素、甲卡西酮、曲马多等新型毒品犯罪增多,使用“笑气”等替代物质的情况时有发生。 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制造、销售合成大麻素等新型精神活性物质的刑事案件。

相关案件比例上升

难以采取隐蔽手段进行攻击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随着木槌的敲响,安徽省芜湖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对销售含有合成大麻素的电子烟油、非法销售笑气(俗称“笑气”)一案作出二审终审判决。该案中,被告人陈某聪因贩卖毒品、非法经营、洗钱等多项罪名,被判处有期徒刑17年。 毒品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

经查,2021年7月,陈某聪、赵某龙等人将含有合成大麻素的烟油与普通烟油混合,牟取非法利益,并相互出售或通过快递方式向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人群出售。 医院里的其他人犯下了180多起罪行。 2020年6月,陈某聪多次购买不具备危险化学品经营相关资质的一氧化二氮,将其包装成小瓶出售。 违法经营金额5.7万余元,获利3.5万元。

2018年至2022年,辽宁省法院审结一审毒品犯罪10194件,新型精神活性物质、国家管制麻醉药品等新型毒品犯罪逐渐增多; 五年来,北京西城法院审理新型毒品犯罪案件比例不断上升,从2018年的68.8%上升到2022年的80%; 2019年至2022年3月,全国检察机关起诉新型毒品犯罪16万余人,其中新型精神药品被提起公诉。 1.8万人实施物质犯罪……每一项数据都表明,新发涉毒案件比例呈上升趋势,数量不容小觑。

但在实践中,新药的打击难度很大。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新型毒品犯罪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兴快递业,以及“互联网+物流”的非接触方式发展。 “快递+网上支付”成为此类毒品贩运的重要方式,实现了“人、毒、钱”分离,犯罪手段更加隐蔽,给收集、审查证据带来了更大难度。

白春子分析称,新型精神活性物质的包装多样、时尚,让接触过的人很难认出它们实际上是国家管制的毒品,比如毒奶茶(含有毒奶茶)。氯胺酮等)、“树枝”(含有合成毒品等大麻素)等。一些新毒品如有毒“邮票”(LSD致幻剂)甚至可以通过皮肤接触产生与吸烟相同的效果,其隐蔽性并且诱惑不断增加。 吸毒并不是违法行为,让一些人尤其是青少年因缺乏识别和抵制毒品的能力而陷入泥潭。 为了避开人们的耳目,吸毒者选择在私人场所或通过网络视频聊天的方式吸毒,很难被及时发现和控制。

多管齐下进攻

解决网络毒品相关问题

针对新药打击,有关部门正在积极行动。

今年4月3日,公安部集中发布了100项公安行业标准。 其中,针对实战中快速更新迭代的新药,制定了涵盖168种新型精神活性物质的单一检测方法标准; 支撑禁毒防线重心前移,全链条打击毒品犯罪,制定7项易制毒化学品检查标准。

此外,记者采访获悉,在加强综合防范和专项打击方面,我国公安禁毒部门针对各类危险因素,综合采用传统手段和新兴手段,部署打击“毒品犯罪”等新型毒品犯罪专项行动。芬太尼类物质。 严防新药研发、生产,确保国内不出现新药规模滥用。 同时,加强排查管控,健全毒品易制毒物和成瘾物质管控机制,强化新型精神活性物质全要素管理,通过前端有效防范和遏制涉毒风险蔓延。控制和源头治理。

近日,天津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打击毒品犯罪主题新闻发布会,发布《毒品犯罪案件审判白皮书(2019-2023年)》和典型案例。 会议指出,当前新型药物品种正在迅速变异,形态不断翻新,种类日益多样化。 与此同时,随着电子烟的普及,走私、销售大麻油等毒品犯罪日益突出,这对法院审判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 “鉴于毒品犯罪隐蔽性强,犯罪分子具有一定的反侦查能力,我们严格审查毒品提取、称量、取样、鉴定等程序,明确毒品来源、净重、去向。并确保立案证据能够相互印证,足以排除合理怀疑,准确确定定罪量刑。”

针对当前频繁利用“互联网+快递”开展贩毒等违法犯罪活动,最高人民检察院向有关部门下发了《关于打击毒品犯罪的若干意见》。据介绍,下一步,检察院将进一步加强联系和协调与邮政、医疗卫生、网信、市场监管等部门沟通,完善协调机制,加大信息共享力度,对于办案过程中未列入清单但滥用的新精神活性物质,检察院将及时提交通报向有关部门提出上市意见。

“新型精神活性物质防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职能部门和全社会共同管理、齐心协力,形成合力。预防、打击和杜绝新型毒品犯罪不仅依靠以及如何预防后续的罢工。” 白纯子认为,政法机关要对各类毒品犯罪案件,梳理总结新情况、新问题,延伸司法办案效果,采取经济、社会、文化、法律、行政等多元化手段,系统治理毒品问题,治理综合治理将遏制毒品犯罪与治理毒品滥用结合起来,以挤压末端毒品需求推动前端毒品供给减少,推动毒品治理转型从事后被动应对转向事前主动预防。

创新技术手段应用

服务禁毒斗争第一线

打好防控“一键办案、一标互通、一管到底、一水可追溯”; 大麻香精药品的数字化监管; 易制毒化学品行政审批“智能备案”、“网上二次办理”……在有关部门、各地政法机构开展禁毒工作过程中,技术手段成为一把利剑。

近年来,我国禁毒科研推动了毒品检验鉴定、污水监测、毛发毒品检测、毒瘾及危害评估等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有效填补了国内应用空白。禁毒技术。

公安部禁毒情报技术中心毒品实验室对全国公安、海关报送的近万份可疑检获样品和130万余张核磁共振图谱进行筛查,发现340余种新毒品。精神活性物质。 兴奋剂达50余种,其中30余种物质为国际首次发现和报道,并开发了覆盖全国6430个污水处理厂的污水监测药物滥用数据平台。

为简化易制毒化学品企业行政审批程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浙江省公安机关会同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禁毒信用评价对易制毒化学品企业进行重点检查,规范示范单位采购订单网上报送。 对于三类易制毒化学品的申请,信息系统将立即出具备案凭证,实现企业即报即批、秒级在线办理。 2022年,保障易制毒化学品流通安全超过3400万吨。 其中,安吉县在全省率先启动“香精药品数字化监管应用”建设数据中心,接入全县400多家医疗机构的信息管理系统。 药底清楚,情况清楚。 截至目前,已收集136类麻醉药及精华药信息57000余条。 依托该系统,可以对涉案麻醉香精药品进行溯源调查,锁定药品处方机构,服务案件侦查。

国家禁毒委办公室-中国药科大学禁毒关键技术联合实验室研究人员建立了基于城市污水分析的毒性条件评价技术体系、原药植物定性检验鉴定技术体系以及新型精神活性物质的可追溯和快速预警技术系统。 新的筛选方法。 实验室研发的城市污水中微量药物富集及检测技术已在全国367个城市推广应用。 目前已监测污水样本2万余份,为国家禁毒办制定技术规范提供了重要依据。

“面对毒品形势新变化、新挑战,要牢牢把握禁毒工作中心全局,综合运用多元化、智能化监测预警技术,管控涉毒违法行为运行规律。为毒品风险和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理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张莉认为,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要坚持创新驱动、科技赋能生活网资讯,重点挖掘各类药品相关数据的内涵和特征。 情报数据实时监测、趋势预测和风险预警,实现毒品问题的科技治理、数据治理和前瞻治理。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