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刘英奇)连续多日气温持续居高不下,多地出现不少热痉挛患者。 对此,多位专家表示,热痉挛是严重中暑的一种,如果不及时治疗或预防,可能会进一步演变成热衰竭或中暑,从而危及生命。
7月8日,北京市急救中心培训中心主任陈志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指出,中暑一般分为前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三个阶段,热痉挛和中暑。 热衰竭和热衰竭属于严重中暑的三种不同表现。
热痉挛是一种相对轻微的热应激形式,通常发生在剧烈运动或劳动后出汗过多时。 又称劳力性低钠血症,多见于极限运动者或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出汗较多,未能及时补充足够的盐分。 症状包括肌肉痉挛、抽搐和疼痛,通常通过停止运动、休息和补充足够的液体来缓解。 受影响人群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从事剧烈体力活动的人群,特别是在炎热夏季、潮湿环境下从事体育锻炼、工作或户外活动的人群容易受到影响。 此外,老人、儿童、尚未适应高温环境的人以及患有某些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也更容易出现热痉挛。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胡志成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热痉挛的症状比较明显,患者一般会经历以下过程:
肌肉痉挛和抽搐:在运动期间或剧烈运动后尤其常见。 大腿肌肉、小腿肌肉、手臂肌肉等腿部肌肉可能会出现疼痛、抽搐;
明显的肌肉疼痛:您可能会感到受影响的肌肉区域酸痛、紧张和疼痛。
胡志成建议,如果不治疗和预防热痉挛,可能会进一步演变成热衰竭或中暑。 因此,出现症状时立即采取措施,如停止运动、移至阴凉处、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等,可以有效预防进一步的并发症和后果。 陈志还提醒,一旦出现热痉挛,应饮用富含电解质的饮料,如果汁、牛奶、蔬菜汁等,并尽快进食。 天气炎热时,注意不要只喝纯净水。 普通矿泉水中的电解质不足以补充人体的需要。 饮酒过多会稀释血液中的电解质含量,加重病情。
陈志提醒,高温对露天作业的人以及老弱病残有一定影响。 户外工作者可提前服用防暑药物,注意劳逸结合,及时补充能量和水分; 当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时,如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离开高温工作环境生活网消息,到阴凉通风处休息。 另外,关注高温预警,尽量避免中午外出,缩短户外停留时间,做好防晒工作。 当出现严重症状时,请立即就医或呼叫紧急救护车。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