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生活网 来源:生活网
法律
据大河报等媒体报道,近日,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镇林村村民黄德义因擅自修建浮桥被判入狱。 2014年,黄德义和亲友焊接了13艘铁船,建造了一座浮桥,总投资13万多元。 村民和路人根据车辆大小、人数和个人意愿支付过桥费用,从一元到十元不等,没有硬性规定。 经过三项行政处罚,黄德义及其亲属等18人因寻衅滋事罪被判刑。
自古以来生活网报道,投资修桥铺路,就是造福一方、造福子孙后代的佳话。 黄德义因私建浮桥被判入狱。 消息一经披露,引起舆论场热议。 行善是犯罪吗? 在洮南市法院驳回上诉后,白城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在审理此案。
黄德义等18人是否被冤判,相关法律问题暂不列出。 真正需要直面的问题是,黄德义私自修建的浮桥拆除后,村民过河的需求是否会消失? 私人桥梁建设不符合法律。 地方政府是否履行了公共管理职能?
多位村民告诉媒体,没有浮桥,如果去河对岸种地,就得绕道而行。 单程要多跑70公里,开一辆农用车要3个多小时。 巨大的时间和金钱成本,让他们很难走到河对岸。 农业已成为困境。
有过种田经验的人都知道,种一块地需要走好多次。 挖掘、播种、浇水、施肥、收获都是必要的过程。 如果每次都要绕行70公里,长远来看浪费的时间和精力是不可低估的。 事实上,除了农耕之外,黄德义修建的浮桥对于两岸村民之间的自然交流和沟通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增进人民福祉是政府施政的最终目的,司法判决也是推动良法善治、增强人民幸福感、获得感的指路明灯。 黄德义等18人被判刑。 村民过河的真实需求不容忽视。 解决实际问题才是最终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据报道,洮南市交通运输局针对当地村民反映的过河困难问题进行了调研。 近期将先修一座便民桥,预计秋收前竣工。 这个消息对于黄德义所在村的村民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 这也是当地政府对黄德义等人多年来努力的首次积极回应。 案发地洮南市应尽快弥补公共管理职能缺失,让洮儿河两岸村民出行不再困难。
上游新闻 肖鹏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