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财政政策与全球经济脱钩

编辑:生活网      来源:生活网      国内宏观   经济   世界经济   宏观经济

2023-07-09 08:21:41 

中国经济正逐步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与世界经济发展相辅相成。 任何力量都很难让中国与全球经济脱钩。 下面我主要结合财政政策,讲一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几个方面。

改革开放开启了经济快速发展阶段

1992年,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1994年,通过税制、分税制、市场准入、金融改革、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取消价格行政管制等配套改革的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市场开始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资源分配。 改革开放继续推进。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家。 可以说,改革开放是我国高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支撑中国快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人口红利。 大量20世纪50年代和1960年代出生的人在80年代进入就业期,当时抚养比较低,劳动力充裕。 在生产函数中,表现为劳动要素收入低,资本要素收入高,延缓了资本报酬递减效应,提高了投资占GDP的比重,促进了经济增长。 同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具有巨大的竞争优势,也拉动经济增长。

另一个特殊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各地区相互竞争保持高增长的格局。 这有优点也有缺点。 一段时间以来,确实促进了经济快速增长,但也出现了一些地方超出财力、违规举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现象。

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主要是增加财政赤字,集中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当时基础设施处于非常薄弱的​​状态,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为一些基础设施项目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 更重要的是,基础设施的有效完善和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支撑了经济增长。

进入新时代逐步转向高质量发展

此前出现的过于注重增长速度而不注重增长质量的负面效应已经开始显现。 钢铁、水泥、化工等与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相关的产品产能过剩。 2008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一些地方开始大规模举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地方政府债务快速上升,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 大量金融资产进入地方隐性债务和房地产领域,金融体系虚拟化并蕴含系统性风险。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污染、大气污染严重。 2013年,北京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仅为176天。 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 与此同时,城乡、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2013年7月,党中央指出,我国经济正处于“三个叠加期”,即增速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接下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经济开始转向高质量发展。

治理全国大气污染。 通过改变供暖方式、关停高污染企业、加强水污染治理,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2013年至2022年,重污染天数下降92%。 其中,2022年北京空气良好天数将增加至286天,重污染天数将由58天减少至3天。

打赢脱贫攻坚战。 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加大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对口支援发达地区等措施,现行标准下的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落实“三减一减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项重点任务。 党中央提出了“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决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长”、“守住不系统性债务底线”等针对性要求。风险”引导经济持续增长。 高质量发展转型。

财政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_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_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几个着力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这个重大判断,也是对前一阶段转型的常规认识。 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进一步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我国经济正在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要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生活网报道,彻底改变过去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规模扩张、忽视质量效率的粗放式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产能过剩,库存积压,杠杆率上升。 、风险加大、效益低下、环境污染、公共服务不足。 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出台合适的政策,更需要体制机制改革。

一是保持适度增长速度。 经济增速过去在9%左右,逐步转向6%至7%。 未来五年潜在经济增长率应为5%至6%。 随着人口老龄化,再过5年可能会下降到4%到5%。 短期来看,宏观调控政策非常重要。 在不产生通货膨胀的前提下,尽力保持经济增长在潜在增长率水平。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今年经济增速将超过5%。 考虑到去年基数较低,仍低于潜在增长率,不利于维持充分就业。 综合外部不利因素,总体判断需要加大财政货币政策扩张力度。 利率可以适度降低,更重要的是及时调整预算,增加财政赤字,主要是增加中央财政赤字。 一小部分可以转移给地方政府,缓解地方财政困难。 同时,要坚决惩治乱收费、乱罚款,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适当增加地方财政赤字主要不是用于新开工项目,而是弥补现有项目的欠款。

_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_财政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根据国际通行的流量计算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财政政策扩张或收缩的程度。 要进行科学分析,及时调整预算。 疫情造成的疤痕效应比较严重。 企业、居民和地方政府都在修复资产负债表。 恢复信心也需要一个过程。 只有资产负债表趋于正常,信心恢复,企业才敢于投资。 只有就业形势好转,对未来收入有信心,居民才敢消费。 相应地,财政收入也会增加。

二是从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 相当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都是依靠政府投资撬动民间投资。 资本积累达到一定阶段后,效应会逐渐减弱。 目前,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约为54%,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未来这个比例应该会超过60%。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也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 它继续吸引全球投资。 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消费市场仍有增长空间。 目前,大部分农民工在城市务工、暂居城市。 让约2.9亿农民工真正落户城镇,将极大增加消费,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有利于提高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三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是全方位的,更加集中在供给侧。 要不断提高劳动效率、资本效率、土地效率、资源效率、环境效率,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通过结构性改革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 当前,城乡二元结构是影响配置效率的最重要因素。 劳动力和土地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无法顺畅流通。 只有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村产业才有竞争力,才能产生充足的市场需求。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应成为进一步改革的重点。

_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_财政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 因此,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形成全国统一市场。 同时,改革将涉及重大法律修改和相关利益调整,需要逐步探索。 这些年来,确实进行了大量的改革探索,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提出,要打破阻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双向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更多发展要素和各类服务下乡。 元结构。

第四,解决影响财政可持续性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区分财政政策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 如果科学分析后短期财政政策需要扩大,就需要及时增加财政赤字,使经济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 这种方法成本最低,并且不会影响财政可持续性。 如果某些政策被认为存在制度缺陷,就应该通过结构性改革来弥补缺陷,以免对财政造成长期压力,损害财政可持续性。

比如,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制度设计不完善,影响了社会保险基金运行的平衡。 本世纪初,北欧国家存在社会养老金制度不可持续的问题。 此后,及时修订制度,每年进行全国精算,并向社会公布结果,争取全社会的共识。 在此基础上,退休年龄、缴费标准,应借鉴调整缴费替代率的经验。

金融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包括保持财政长期可持续性,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