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不能只把“高温”当作一种季节感受

编辑:生活网      来源:生活网      高温   气温   气象   户外   暑假

2023-07-08 01:02:43 

颜勇/文

热的! 热的! 热的! 三伏天还没到,炎热的天气已经让人难以忍受了。 这大概是人们今年夏天最深的感受了。 我从办公楼出来,步行到配送站,但只有几分钟的路程,就像被热浪烤着一样。 日前,北京一名导游在颐和园带学习团后中暑身亡。 他不是第一个。 在这轮高温天气中,人们在户外工作或活动时中暑身亡的悲剧屡见报端。

_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_开门立法成为常态说明

气象数据佐证了人们的感受:整个6月份,北京高温日数达到15天,打破了南郊气象台全月高温日数最高纪录。 截至7月6日,北京气温已达今年第四次40℃以上。 热浪不仅限于北京,也不仅限于中国。 7月3日是世界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平均气温。 7月4日,世界气象组织宣布尼诺现象形成。 厄尔尼诺现象是一种自然发生的天气模式,通常出现在“暖冬”和“有记录以来最热”等极端天气背后,时隔七年后又卷土重来。 气象学家倾向于认为,世界正面临一个更热、更干、更湿的未来,极端高温很可能成为“新常态”。

这意味着我们可能不仅仅把“高温”当成一种季节感受,而是更加认真地对待它,甚至把它当作一种“灾难”。 从最现实的层面来说,高温下的劳工权益保护值得一再强调。 高温致人死亡并非危言耸听。 2012年出台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并非摆设。 时间以下时,露天作业累计时间不能超过6小时等,必须扎实落实,并按标准缴纳防暑降温费,是高温下劳动者的基本保障。

开门立法成为常态说明_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_

很多时候,是否停止或缩短高温下的户外作业时间,工人都有一种主动或被动的不自觉。 对于导游、快递小哥等从业者来说,大部分工作场景都在户外。 一旦他们不工作,就意味着他们的收入将会减少。 很多导游也想趁暑假旺季赚钱。 即使他们想休息一下,他们也担心如果拒绝太多旅行社的订单,下次可能就收不到订单了。 一方面,医学专家要继续对公众进行“中暑”教育,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高温有致命的风险; 另一方面,尽量给工人更好的防护,发放防晒产品、清凉饮料等。 这是用人单位的责任,但全社会可以共同行动。 过去,武汉街头有社会组织放置的冰箱,里面装满了冰水,供快递员等户外工作者使用。 北京一位市民表示,每次快递员来送东西,她都会递上一瓶冰镇矿泉水。 这是个人的善举,也是社会责任的体现。

一位旅游从业者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一段烈日下故宫排长队的视频。 他们大多数是有孩子的家庭。 她呼吁暑假期间尽量不要来北京。 其实,暑假期间,家长带孩子去旅游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更何况,这是疫情管控放松后的第一个暑假。 只是聚集和炎热的结合,旅行体验确实不好。 这不禁让人问:中小学是否可以从寒暑假中抽出几天时间来实施春秋假期? 夏天不是旅游的最佳季节,是旺季只是因为学生别无选择。 如果春秋假期落实,家长带孩子出行会有更多选择。

气象学家预测极端高温可能会上升,这实际上是一个警告。 高温只是全球变暖的影响之一,还将带来更多暴雨、飓风、干旱等气候灾害。 这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课题。 今年夏天愈发难以忍受的酷暑,以及因此而失去的生命,应该让我们认识到,气候变化不仅仅是遥远的、精英专家讨论的问题,而是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事情,它将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社会经济生活,最终普及到每个人。 2015年12月12日生活网资讯,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巴黎协定》,各国同意努力将全球气温升高限制在1.5℃以内。 值得我们所有人共同努力。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