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生活网 来源:生活网 户外运动
2023-11-15 09:01:06一生都想变强的中国人似乎一直不明白“户外”和“户外运动”的区别。
自从这两年“户外”概念火起来,朋友圈都追随“户外运动”的高标准,陷入了装备和数据的双臂竞争。
但有人还记得“户外运动”兴起之前,人类是如何与“户外”互动的吗?
当“出去玩”因“户外”的流行而变得前所未有的麻烦时,有人开始反抗:
如果说“户外运动”是户外的一种,那么“户外非运动”当然也是户外的一种。
并不是所有热爱户外的人都对运动感兴趣,比如下面这些热心的选手。
“生命在于静止。”
周末下午三点,北京朝阳公园的一棵银杏树下,“抱树者”爱好者娜娜像树懒一样抱住树干,闭上眼睛微笑。
娜娜喜欢公园,但讨厌一切运动活动,所以拥抱树木成了她与户外最亲密的接触。
扇形的树叶影子在她的脸上摇曳。 空气干净而寒冷。 只有她脸颊靠着的树皮是温暖的,因为阳光刚刚温暖了她的脸。
这棵银杏树是她的“老朋友”,因为它的粗细恰到好处,刚好够一个女孩拥抱她。
这是她第一次了解到今年4月份的“抱树”活动。 周末一有时间,她就回到家拥抱这位老朋友。 时间很短,每次只有几秒到十几分钟:
“我不需要考虑任何事情。我感觉很踏实、放松。”
图片丨小红书截图
4月份小红书上的一条笔记让这种“户外活动”走红。 在上海长乐路喝酒后,博主@其实石奇抱着一棵粗壮的梧桐树写道:
“据说抱树是一种治愈疗法。树的怀抱里隐藏着大自然的超能力。树越老,它的能量就越多……我感受到了能量、香味和允许的放松……”
在随后的照片中,她抱着树,步履轻快,看上去特别开心。
当然,“抱树疗法”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早在5年前,百度“戒毒吧”的一名男子就已经在用“树疗法”戒掉女性性欲,疏散性欲。
芬兰人人均社交焦虑感很强,也喜欢交朋友。 他们甚至每年都会举办“抱树世界杯”,比拼最舒服的抱树技巧。
能够属于“户外无运动”派的还有“小东西钓鱼”。
钓鱼大家都很熟悉。 如果说路亚是野外运动版的钓鱼,那么“小东西钓鱼”就是微型儿童版的钓鱼。
小东西钓鱼的精髓就在于小东西。 所有的工具都很小,从鱼竿、鱼线、鱼饵到水箱,一个小药箱就可以装下。
用小臂那么短的鱼竿,就能钓到小指大小的鱼。 最大移动范围只有手臂半径,但钓鱼体验还是很棒的。
林哥是一位小物钓鱼爱好者,经常利用这个机会去附近的公园“偷猎”。
鱼竿藏在袖子里,只露出一根透明的鱼线。 他站在桥的尽头,假装在看风景。 公园管理员路过,没有任何线索。 钩子用的是小钩,钓到的小鱼就挑起来放回去。 来来回回的忙碌都是徒然,目的是为了拥有一份隐秘的快乐。
图片丨小红书
今年,随着户外热潮持续发酵,“佛系户外”突然凸显。
不久前,小红书发布的《2023户外生活趋势报告》显示,除了抱树、小钓之外,还有森林疗法、户外正念、户外农场瑜伽等针对“户外懒人”的方法。
就连往年最“欢乐”的露营,今年也开始强调放松——
客厅里被清空的野奢帐篷仿佛从社交媒体封面上消失了生活网消息,取而代之的是泉水里冰凉的水果,还有简简单单的书页和夕阳。帐篷。
报复性消费两年后,一路飙升的中国户外用品开始回归本色。
如果你经常关注户外领域,你会明显感觉到露营和飞盘远没有以前那么受欢迎了。 今年的户外头版首先被骑行和攀岩占据,然后是更多新的玩法。
游戏玩法越来越轻,中国人已经懂得了如何在户外玩。
比如,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就像可乐里塞进曼妥思一样。 狂欢过后才发现,轻易得到的只是泡沫,要用未来30年的经济损失来偿还空虚。
特殊的时代背景造就了中国户外“拔苗助长”的不可复制性,而今年正是醒悟的时刻:
“户外”不再是一种奢侈。
代表日本户外文化的杂志:露营初学者指南
户外活动如何成为奢侈品?
时间坐标必须提前到戴口罩隔离的时期。 这就是这波户外热潮的起点。
小红书博主、户外达人@铁头冰淇淋清楚地记得,从2022年开始,我身边热衷户外活动的人突然多了。
铁头冰淇淋是一位硬核户外玩家。 从2015年开始,他就开始在朋友圈分享户外经历和照片。照片很美,朋友们也一如既往地喜欢,但来询问路线和装备的人却寥寥无几。
直到2022年,朋友们户外游玩的兴趣突然暴涨。 似乎一夜之间大家都对运动产生了兴趣。
小红树@铁头冰淇淋
在那段与户外隔绝的时期,户外活动是最稀缺的体验,而这种稀缺很快就被重新想象为一种奢侈。
能够走出去已经成为能力和自由的象征。 “户外男”是当时最有价值的个人形象标签。
与之相匹配的是时尚的价格。
山,曾经在欧美日户外热潮中流行的元素,在潮流中迅速复活。
劳力士、爱马仕被收入衣柜,“鼠鸟象”穿在身上——攀爬鼠、始祖鸟、猛犸象这三个动不动就要上万元的户外服装品牌。
虽然初学者可能不需要这么昂贵的装备,但此时的“户外”不再是单纯的舒展身心的运动,而是像一场关乎品味和钱包的饥饿游戏。
就像运动鞋和潮流品牌一样,户外现在也加入了“世俗成功体系”评价体系:谁更户外,谁就更自由、更富有、更自律、更健康。
于是基于新发布的成功标准,鑫鑫户外人开始证明自己。
追逐每一件“流行”户外用品,并在户外装备和体验上慷慨花钱。
一切又回到了熟悉的“力争上游”的叙事。
图片丨《独自露营》
但这一切的忙碌真的快乐吗? 今年四面八方吹来的冷空气踩下了刹车。
“其实买不买都是一样的。”
林哥,小物钓鱼爱好者,曾经也是装备爱好者。 鱼竿足足有几百甚至上千根,家里就存放着七八根,打窝的鱼饵就装满了两个抽屉。
今年,他没有买任何渔具,只买了一套小渔具,只花了56元。
经历了消费主义的猛烈打击后,林哥现在更关心的是东西是否有用,而不是网络上的各种概念。
图片丨淘宝截图
对于铁头冰淇淋的职业玩家来说,“性价比”永远是第一位的。 在户外尚未成为时尚的时代,这也是很多“爱丽丝朋友”和户外爱好者的共识。
“我从大学买了一件夹克,现在还穿着它。它非常耐用。”
如果说两年前,户外运动刚在中国兴起时,我们只能靠照搬西方的规则、数据、装备来感知它的形象,那么两年后的今天,这个新朋友已经变得熟悉起来,我们可以好好对待每一个其他就比较轻松了。
抛开时尚和装备,越来越多的人毫不羞耻地承认,他们更喜欢户外的轻松和佛教。
虽然看上去缺乏“挑战精神”,但这就是更像“中国人”传统认知的户外。
什么是中国户外?
打开旧相册,看看和父母一起旅行的旧照片。
虽然“户外运动”这个概念并不是中国自己发明的,但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乐此不疲。
说白了,小时候,爸爸妈妈带我出去爬山,还铺着塑料布去野餐。 饭后,我进行了一次古老的中国原教旨主义徒步旅行。
苏轼、李白等远道而来的人,都走遍了中国。 如果摘录这些诗,那就是一本游记。
小红树@铁头冰淇淋
正如“拥抱树木”没有专利起源一样,世界各地的居民在历史上也一直在寻求同样的安慰。
户外活动从来不存在“发明权”,它在每个文明中都平等存在。
然而地理学家段义孚在《大地之恋》中指出,人类通过身体感知世界,不同的地理影响着人类的感知。 因此,不同地方的人对世界的审美和对土地的情感是不同的。
虽然都是在户外,但在充满山峦丘陵的中国和充满平原的欧美,体验必然是不同的。
“户外运动”源自西方户外运动的延伸,代表着征服和挑战。
就像高尔基的《海燕》和海明威的《船夫》一样,它诞生于西方哲学,认为人可以战胜自然的力量。
在中国哲学中,自然从来不是一个被征服的对象,而是一个“共生”的朋友。
在中国传统的户外文化中,户外是用来享受和观看的。
徒步、攀岩、游泳、越野也是需要的,但这些只是到达目的地的手段,而不是目标。
因此,在千年文化语境下,抒发山水之情是常见的,而歌颂道路的诗篇却很少见。
直到民国时期,最开明的学生群体仍然处于“游离”状态。
1911年至1918年清华大学成立时,为了强迫学生搬迁,实行了奇怪的校规。
学校的规定叫“强迫运动”。 每到下午4点,所有宿舍、自习室、图书馆、食堂的门都被锁上,学生们无处可去,无处躲藏学习,只能老老实实参加体育活动。
清华体育老师马约翰指导学生锻炼身体
中国户外的背景是轻松的。 如果说西方户外重在运动和旅程,那么中国户外重在感觉和终点。
对于铁头冰淇淋来说,这也是她最迷人的户外经历。
这种状态不仅仅只有在拥抱一棵树时才能体验到。 我可以在户外、自然环境中进入那种状态,只是坐在那里,面对雪山、湖泊、沙漠、公园,平静下来。
徒步很简单的小路线,安静的时候,可以听到很多平时不会注意到的声音,比如虫鸣声、流水声、树叶沙沙声,还能感觉到脚下的青苔,非常舒服。柔软的。
今年我去川西徒步。 我坐在一个大斜坡上,面朝雪山,下面是峡谷。 我在那里坐了一个小时,看着云朵,雪山,雪山被云朵吞掉然后又吐出来。 我喜欢地理。 虽然肉眼看不到,但我可以想象地壳被挤压,山脉隆起,冰雪凝结,切割山脉,形成角峰,冰川承载着巨石在地下隆隆前进……
那时,我最能理解我所学的那首诗:
“这是造物主的无穷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与子相融。”
所谓的佛教风格,原来是被时间隔开的中国户外空间的语境。
户外从来不必如此庄严肃穆,也不需要笨重的设备或繁琐的准备。
抛开身份标签和定义,这只是一种个人体验,只是出去接触大自然。
正如日本青年文化圣经第一版第一卷中那句耳熟能详的座右铭:
“我们应该利用所有的闲暇时间来锻炼身体,无论活动有多轻松。”
无论活动多么轻松,这都是一种无法复制的体验。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