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36氪了解,小米汽车已确定研发增程式电动汽车,并在其官网发布了增程式系统设计开发工程师等相关岗位的招聘要求。
增程式车型的发展正在成为当前电动汽车领域的新趋势。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包括增程式产品在内的混合动力车型增速开始超过纯电动车型,并持续至今。 2023年1月至8月,混合动力车型销量同比增长89.6%,远高于同期纯电动车型的19.7%。
几乎凭一己之力点燃增程式车型热度的理想,今年已取得月销突破3万辆的新纪录,并有望在第四季度挑战新的月销4万辆目标。
增程式产品成为不少电动汽车新品牌的回春良药:4月份,零跑汽车推出C11增程式版本后,5月份销量从上月的8726辆增至超1.2万辆,重新迈入万辆大关。 -单位俱乐部,其中增程版占一半以上; 长安深蓝增程版上市后,月销量从5月份的7000辆左右攀升至6月份的8000辆以上,其中增程版占比更是达到80%。
余承东领衔的新文杰M7成为了延伸车型提振销量的最新例证。
据余承东10月8日分享的数据显示,自9月12日上市以来,文杰M7累计保有量已达55506辆。 与文杰今年月销3000至5000辆的暴跌相比,余承东不禁感叹,新款M7正在让文杰起死回生。
顺应当前汽车行业趋势进军增程式车型的雷军或许也想利用增程式车型带来的销量快速增长。
雷军曾对比消费电子行业,认为“当电动汽车行业进入成熟阶段,全球前五品牌将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换句话说,小米汽车成功的必由之路”目标是成为前五名之一,年出货量突破1000万台。”
如果要推动小米汽车快速打造规模,纯电动+增程式“两条腿”提速之路无疑是一条值得一试的路径。
不过,创立小米手机时所实现的顺势而为的经营策略能否在延伸的过程中再次得到验证,或许要打一个问号。
当2025年小米增程车问世时,看来行业大势依然是增程路线。 届时还能保持领先势头吗?
在雷军顺势推出增程式车型之前,余承东就已经以文杰品牌检验了顺势策略的威力。
继打造智能选车车型并于2021年推出文杰品牌后,华为携手Cyrus推出了两款增程车型——文杰M5/M7。 它们在2022年取得了巨大的销量,一举成为“最快”车型。 月销量破万台、最快交付10万台的品牌。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文杰M5增程式版销量近4.9万辆,文杰M7销量2.1万辆。 增程式车型合计占全年7.5万辆总销量的90%以上。 文杰M5纯电子版销量不到1万张。
借助增程式产品的热销,文杰M7一举击败理想ONE,立志成为造车新势力的高端增程式SUV。 和李想一样,“文杰M7的发布和运营直接让理想ONE瘫痪了”。 “担心得睡不着觉”的争议言论发布。
但到了2023年,新款纯电动版文杰M5却没能扛起销量的重担。 文杰的月销量直线下降,徘徊在每月5000台左右,一度跌至每月3000台。 已经很难恢复了。 月销量突破10000辆大关。
唯一能打败增程车型的就是下一个增程车型。 继9月份增程式新车型新款M7亮相后生活网报道,余承东终于敢说品牌迎来了“复活”时刻。
据余承东透露的数据,文杰M7新订单已突破5万辆。 相比文杰今年前9个月的累计交付业绩仅为4万辆左右,新款M7凭借一己之力就超越了整个文杰品牌。 半年的努力。
文杰新品M7爆红的背后,除了增程产品本身的热销之外,华为自研的5G芯片随着Mate 60系列的回归,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文杰的门店销量和订单。 。 数字猛增。
此外,余承东还提前准备好了性价比王牌。 文杰新款M7起售价为24.98万元,比老款降低了4万元。 还附赠3.3万元购车权。 综合起来,其起售价分别比市场上最畅销的五座SUV理想L7和特斯拉Model Y低7万元和1.4万元。
帮助车企降低生产制造成本,从而推出更具优势的销售价格,已成为众多电动汽车品牌加大增程式车型投入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特斯拉1月份推出史上最大幅度降价,价格战成为2023年汽车行业的核心关键词。“鲶鱼”特斯拉引发了整个中国汽车市场的连锁反应。 越来越多的车企要么主动出击,要么被迫跟进降价。
就连原本宣称“我们绝对不会参与这样的策略(价格战),我们的毛利已经很低了,不能参与”的李斌,面对持续低迷的月销量,也不得不等了两个多月。在六月。 宣布全系车型起售价下调3万元。 通过首次将起售价降至30万元以下,蔚来6月月销量终于重回万辆俱乐部。
进入8月份,车企之间新一轮的价格战再次打响。 上汽、长城、奇瑞、吉利等十几家车企相继推出降价措施。
文杰的新款M7也不例外。 继10月7日首批3.3万元用户购车权益到期后,文杰又于10月8日推出新一轮优惠政策。华为商城显示,新M7新一轮优惠政策仍有变相空间降价幅度高达27000元。
为了完成年度交付目标,一些车企开始利用国庆假期再次推出降价政策:小鹏推出改款G9,价格从30万多元降到26万多元;小鹏推出小鹏G9,售价从30万多元降到26万多元; 东风揽图新改款变相推出降价6万元新品活动; 改款特斯拉Model Y对环境灯光和内饰进行了微调,加速时间缩短了1秒。 如果选择增加数量而不提高价格,则价格维持26.39万元不变。
通过价格战,特斯拉将全球新能源汽车带入了规模竞争的新阶段。 背后考验的是各个企业的生产制造能力。
马斯克在财报会议上多次提到,制造已经成为其他新能源汽车企业最难复制的壁垒,而特斯拉仍然拥有行业最先进的制造技术。 先进的制造工艺又成为马斯克继续实施特斯拉降价计划的基石。
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家车企像马斯克那样通过改进制造工艺来降低汽车制造成本。 相反,他们选择扩大产品范围作为压缩制造成本以应对价格战的策略之一。
这也是李想一开始就放弃纯电动版,只做增程车型的原因之一。 Ideal ONE最初计划有两个版本:增程版和纯电动版。 但综合评估后,面对纯电动车型充电难、电池成本高等两大问题,李想果断押注增程路线。
随着三电系统取代发动机成为新型车辆驱动引擎,电池成为电动汽车中成本占比最大的模块。 据报道,电池BOM成本可达40%。 与纯电动车型相比,电池容量较小的增程式车型仅在电池模组方面就具有无可比拟的成本优势。 这一点在同型号不同版本的价格上也有明显的体现。 文杰M5纯电动版起售价25.98万元,增程式车型起售价便宜1万元,降至24.98万元。
价格更低的增程式车型无疑更能击穿用户的心理防线,从而鼓励消费者用脚投票。
此外,可以汽油或电力驱动的增程式车型也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车主在驾驶过程中的里程焦虑。 目前,市场上纯电动车型的平均续航里程在500公里左右,最大续航里程尚未突破900公里的限制,而增程式车型的续航里程往往超过1000公里,最高射程可达1400公里以上。
余承东介绍,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即使使用石油发电,也比传统纯燃油汽车更省油。 “大约可以节省一半的燃料。”
在解决了用户的价格和续航焦虑之后,顺势进入增程方案的雷军,还有更多的忧虑需要解决。
雷军凭借小米手机取得的成功,不仅得益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开启,更重要的是,当时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上还没有一个让大众印象深刻的品牌。 但说到造车,雷军却错过了机会。 在当前的新能源汽车时代,“威小力”等汽车制造品牌早已在雷军的带领下,提前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声誉。
2010年,雷军最终决定创业智能手机业务后,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和林斌不解,问雷军“你什么都有了,还想创业什么?”
雷军曾反思自己在小米之前的创业经历,觉得很多产品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却总是错失机会。 他认为,“这是时代和公司基因的结果,没有办法卷土重来”。
尤其是2007年10月,金山软件在香港上市后,看到其市值仅相当于主流互联网上市公司的零头,雷军曾对《财经》表示,他认为金山软件可以承载他的梦想。 现在,他要打造一家价值数百亿甚至数千亿的公司。 “否则,如果你建立一个又一个十亿美元的公司,它有什么价值?一次又一次地复制自己没有价值。”
意识到企业要顺势而为的雷军,短短三年就将小米手机销量做到中国第一、全球第三,并帮助小米估值达到460亿美元,成为手机厂商当时。 全球最具价值的非上市科技公司。
不过,回顾汽车制造中部署增程式车型的新计划,似乎是顺应潮流的增程式路线。 在瞬息万变的新能源领域,2025年推出后是否会继续受到市场青睐? 其中充满了一系列的问题。 不确定性。
智能手机时代,乔布斯为众多国产手机厂商铺平了前进的道路。 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是单纯专注纯电动汽车,还是走纯电动汽车和增程式两条腿走路,业界尚未达成共识。 对于雷军来说,电动汽车未来的走向比做手机时还要困难。 更加确定。
麝香
马斯克和何小鹏都曾表达过“混合动力汽车只是电动汽车发展的过渡阶段”的观点,因此放弃了增程式产品的开发。
当何小鹏在2020年做出放弃增程路线的“痛苦选择”时,何小鹏分析称,小鹏在混合动力领域至少需要三年时间才能有所建树,需要等到2023年左右,尽管到那时混合动力车的价值将是巨大的。 它仍然很强,但“回头看也不一定,2024年、2025年它会逐渐消退。同时,也会因为不同的技术路线带来不同的挑战。”
李斌从未将延期提上日程。 “我们从来没有动摇过,也从来没有做过反反复复之类的事情……如果混合动力卖得好,我会快速打造混合动力;如果更多屏幕卖得好,我会立即添加大量屏幕。这不是蔚来有。公司。” 在9月份的蔚来技术创新日上,李斌在谈到蔚来的发展方向时说道。
走长途路线并不一定是错的,但对于雷军来说,面对可能遇到回头跑的成本,走长途路线后的每一步都要做好面对的心理准备。更大的风险。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