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浏览一下各个平台的热搜榜就会发现,娱乐圈中最常见的丑闻和八卦。 谁结婚了,谁生了孩子,谁出轨了,谁离婚了,各方互相骂骂咧咧,周一周三见面,让人看不清楚,烦人。 最近,一位卷入丑闻的明星继续霸占排行榜,连热搜前五的单品都是她的周边。
为什么热搜变得这么有趣、低劣?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热搜的产生机制。 虽然各大平台都声称是网友自己“搜”出来的。 但通过一系列热点争议事件,人们已经看到这背后的算计并不简单。 据媒体调查,从公关公司策划话题,到吸引大V推波助澜,再到吸引网友持续发酵,围绕热搜已经形成了一条分工有序的“产业链”。 此外,一些平台也参与其中,不仅乐于看到娱乐信息刷屏迎合受众心理,还兜售榜单位置、搜索排名等指标。 可以说,决定热搜长啥样的不是网友,而是流量经济产业链各方在煽风点火、火上浇油。
热搜变成了生意,这让一些人嗅到了操纵舆论的商机。 流水线盛行,明星、经纪公司(工作室)花钱买热搜、控制评论,“鲜肉”、“小花”就这样诞生了; 粉丝俱乐部、后援会三观遵循五感生活网报道,吞没一批粉丝应援排行、拉升领战,确保偶像相关话题热度不减; 娱乐公众号、MCN机构等账号也常年跟踪,以求增加话题关注度,从中获取流量……最终,粉丝圈明星人气爆发。 作品较差,凭着一张脸长期占据榜单。 有的时候一年甚至有200多天,让人感叹“这就是买房热搜”。
公众平台不是“娱乐大杂烩”。 娱乐新闻可以是人们的八卦,但不应该成为全民追捧的“主食”。 让八卦、八卦、私人爆料占据“头条”,只会炸毁虚荣、享乐、媚俗、浮躁、畸形审美的“气球”。 一些所谓的名人被炸掉“神坛”是小事,但淹没了真正有价值的新闻和尖锐声音,导致注意力资源滥用和失衡,压缩理性空间,就是大事了,并撕裂社会共识。
作为商业媒体的产物,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热搜都必须是“硬新闻”,但平台方至少承担着弘扬正向价值观的责任。 尤其对于很多人来说,“热搜”已经成为新闻信息的过滤器,甚至是否上热搜也被视为某件事是否值得关注的尺度。 这意味着各大互联网平台已经具备了明显的公共媒体属性,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舆论教育引导责任。 正如人们所说,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仍然看重媒体,因为它能产生有思想、有价值的内容; 社会仍然依赖媒体,因为它可以推动社会进步。 如果固守流量逻辑,放弃启蒙,一味迎合,只会让自己一步步成为信息和情感的垃圾场,最终失去存在的价值。
娱乐行业的乱象要继续整顿,流量逻辑要深入整顿,那些不该做的业务要搁置起来,让热搜看起来像热搜。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