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稳定大豆进口,市场观察

编辑:生活网      来源:生活网      大豆   进口   国产   巴西   原因

2023-07-04 10:11:09 

海关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进口大豆1202万吨,同比增长24.3%,创下月度进口新纪录。 1-5月累计进口量4231万吨,同比增长11.2%。 业内人士表示,6月份大豆到货量可能进一步增加至1300万吨左右。 去年国内大豆产量创历史新高且出现结构性过剩时,大豆进口量大幅增加。 原因是什么? 会对国内市场产生影响吗? 如何保证大豆进口稳定?

产需缺口较大是主要原因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斯伟认为,我国大豆进口量屡创新高。 从需求方面来看,我国大豆压榨需求增长较快,带动总需求增加。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食品消费从“吃饱”转向“吃好”、“吃营养健康”,居民食物链上移,对蛋白质的需求增加已从谷物食品转向动物食品。 豆粕是畜禽、水产品规模化生产不可缺少的蛋白饲料。 随着养殖业的不断扩张,大豆消费需求快速增长。 自1996年以来,大豆消费量几乎增加了两倍。 超过1亿吨。

与快速增长的大豆需求相比,我国大豆生产发展相对缓慢。 1996年至2022年,大豆产量年均增长率仅为1.66%。 大豆生产发展缓慢有多种原因。 其中,单位面积产量低、收入相对较低是制约大豆生产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豆单位面积产量仅为玉米、小麦的三分之一,水稻的四分之一。 种植玉米等农作物的利润相对较高,这使得农民缺乏种植大豆的动力。 我国大豆产量低于美国和巴西。 2022年,全球大豆平均单产182.67公斤/亩,美国大豆单产222.00公斤/亩,巴西大豆单产209.33公斤/亩,我国大豆单产131.83公斤/亩。 全球只有72.16%,美国有59.38%,巴西有62.98%。 这说明我国大豆单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_大豆进口量破亿吨_大豆产量大国

客观地说,我国农业资源禀赋有限。 在保证口粮绝对安全、粮食基本自给的条件下,完全依靠国内生产大豆来满足需求是不现实的,需要通过进口来填补国内供应缺口。 我国1996年放开大豆市场后,由大豆净出口国转变为大豆净进口国。 大豆进口继续增加。 2020年,大豆进口量首次突破1亿吨。 业内专家表示,按1亿吨进口量计算,需要耕地资源7.61亿亩,占当年粮食总播种面积的43.30%。 因此,进口大豆也是我国耕地资源约束下的必然选择。

挤压国内市场空间

_大豆进口量破亿吨_大豆产量大国

根据大豆品质和用途的不同,国产大豆和进口大豆在我国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市场。 国产大豆蛋白主要应用于食品领域,进口大豆主要应用于压榨和饲料领域。 “这并不意味着国内大豆生产完全不受进口大豆的影响,也不意味着国内大豆市场完全分成两个市场。进口大豆的涌入也会挤​​压国内大豆的发展空间。” 斯伟解释道。

一方面,大量大豆进口将导致国内大豆市场价格波动。 大豆是我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粮食品种,与国际市场联动性较强。 与小麦、玉米、大米进口实行配额管理不同,我国大豆市场对进口大豆完全开放,国际市场的任何扰动都会快速传导至国内市场,造成国内大豆市场波动。 目前,我国大豆进口量占国际大豆产量的三分之一,占全球大豆贸易量的60%以上。 进口量的快速增加,使得国​​内大豆市场与国际大豆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 而且我国在国际大豆市场上没有足够的话语权,也没有大豆定价权。 大豆市场及其相关上下游产业更容易受到大豆市场波动的影响。

大豆产量大国__大豆进口量破亿吨

另一方面,大量大豆进口将挤压国内大豆销售市场。 国产大豆和进口大豆虽然用途不同,但互为替代品。 国产大豆既可用于食品加工,也可用于压榨。 当国内粮食加工需求疲软时,国产大豆可以进入压榨市场,以平衡供需。 但低价进口大豆堵塞了这一渠道,国内大豆产能增加,挤压市场难以消化。 这使得国内大豆销售市场收窄。 去年国内大豆产量首次突破2000万吨,而国内大豆消费需求仅为1500万吨左右。 此外,我国大豆主产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大豆压榨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长江沿岸地区,产销分离。 大豆出现结构性过剩。

提高大豆生产能力和自给率是我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举措。 今年,我国将继续实施大豆产能提升工程,各地重点从品种、技术、机减等多方面提高大豆单产水平,确保稳产稳产。并增加大豆产量。 农业农村部负责人表示,持续提高大豆产能和自给率,核心是收入,销售是根本,政策是关键。 要整合政府、市场、科研、金融等力量,着力研究全产业链各环节综合解决方案,为豆油自给率不断提高提供有力支撑。 要实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国内大豆产业必须大力发展加工。 一定要生产好、销售好。 要重点解决国内外大豆原料质量和价格差异,推动大豆压榨企业靠近主产区优化布局,发展大豆产品精深加工,完善产业相关配套完善服务体系,研究克服制约国产大豆超收多用的瓶颈问题。生活网报道,继续做大做强国内大豆产业。 建立健全以需求为导向的技术体系、高效畅通的产销体系、稳定完善的政策体系,不断增强国内大豆产业竞争力。 要系统优化大豆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国内高油大豆压榨加工,做精深加工食品,支持发展高附加值蛋白质深加工,积极拓展国内大豆消费增量空间。

大豆进口量破亿吨__大豆产量大国

促进进口来源多元化

大豆进口依存度高达80%以上,进口来源高度集中。 在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我国大豆进口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 斯伟认为,要加强国际合作,在稳定传统豆源市场的同时,开拓新的豆源市场,促进进口来源多元化,尽量避免过度依赖某一进口来源的情况,保证稳定以及大豆进口权的主导地位。

大豆产量大国_大豆进口量破亿吨_

我国大豆进口主要来自巴西、美国、阿根廷等国家。 从这三个国家进口的大豆占进口总量的90%以上,“卡脖子”隐患早已存在。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累计进口大豆9108万吨,其中自巴西进口5439万吨,占比59.72%; 自美国进口2953万吨,占比32.42%; 从阿根廷进口364万吨,占比4.00%以上。 美国曾经是我国最大的大豆进口来源地。 2013年以后,巴西超过美国成为我国最大的大豆进口来源地,且进口比重持续增加。

斯伟认为,上半年我国进口大豆主要来自南美巴西,下半年主要来自美国。 进口来源高度集中给大豆供应链稳定带来风险。 有关部门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这些国家涉及中国的贸易救济案件数量已位居前10名,一旦发生贸易摩擦和冲突,将直接影响我国粮食进口的稳定。

推动进口来源多元化,是确保大豆进口稳定和主导地位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国不断巩固巴西、美国、阿根廷等传统大豆进口来源地,自乌拉圭、加拿大、俄罗斯进口大豆量逐渐增加。 2022年,我国将从乌拉圭进口大豆178.81万吨,较2021年增加92.21万吨; 来自加拿大的大豆71.91万吨,比2021年增加13.13万吨。2023年1月至5月从加拿大进口的大豆已经达到91.87万吨; 2022年自俄罗斯进口大豆69.54万吨,比2021年增加15.15万吨。同时,我国鼓励企业“走出去”,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大豆生产基地“尽可能多地掌握一手粮源。

“总体来看,我国大豆进口多元化仍处于探索阶段,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尚未形成大规模供应能力来替代传统进口来源国。即使大豆“在海外种植的东西,必须要运输。我们回来后,需要相应的配套基础设施。” 斯伟说道。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