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中国第一古都,长安与洛阳都难觅盛世荣光?

编辑:生活网      来源:生活网      洛阳   长安   关中   中原   首都

2023-09-03 11:08:51 

2023年夏天,以唐代安史之乱为背景的动画电影《长安三千里》上映。 截至8月27日,累计票房突破17亿。 虽然票房表现不错,但电影的内容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电影以长安为舞台,发生了大量的历史事件,甚至还出现了扬州、岳阳等热门城市。 然而,一些历史事实发生的洛阳,在电影中却完全没有提及。

▲电影海报

大量洛阳市民抵制该片,指责该片将洛阳发生的历史事件传递到长安。 洛阳隋唐史学会也向影片制片方发出律师函,要求更正。

▲洛阳机构回应

中国的封建社会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最初的一千年里,政治中心就像一个钟摆,不断地在长安和洛阳之间摆动。 这也引发了洛阳与长安谁是“第一古都”的争议。

从夏商到秦汉再到隋唐,长安、洛阳被定为多个朝代的都城,并有“十三朝古都”之称。 往往当一个作为首都时,另一个作为“东京”或“西京”。

▲唐长安城规划图

汉唐无疑是人们对中国强大统一的王朝最直接的印象。 长安是西汉、唐时期的国家中心,洛阳是东汉、三国(曹魏)至晋南北朝的都城。 唐代仍发挥伴都作用(武则天时期为都城)。

十世纪之前,长安与洛阳一样重要。 10世纪以后,中国的政治中心离开长安、洛阳,转移到中原(开封)和北京。 那么,中国第一古都是长安还是洛阳? 唐朝之后,长安、洛阳为何难寻盛世辉煌?

▲不同时期洛阳城的位置

1.寨子中国

长安和洛阳位于中国中部。 长安位于黄河中游,四周群山环抱,沟壑纵横。 黄河支流形成的关中平原地势平坦。 这片4万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非常适合农业发展。

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古代,关中平原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如果中原动摇,以长安为中心的政权可以利用东侧的山脉和函谷关,封锁通往中原的通道,隔绝乱世。

▲关中平原与洛阳的地理关系(图片来源@雪白血红)

如果中国处于统一时期,一个以长安为基地的政权就需要向中原地区投射影响力。 正如高压电在长距离传输过程中电压会降低一样,需要加压。

豫西地区是长安向中原辐射影响的第一站。 长安所释放的政治影响力需要对豫西施加“压力”,洛阳便应运而生。 这就决定了历史上长安与洛阳的互动关系。

洛阳位于长安以东300多公里处,地处熊耳伏牛山脉黄河环绕的盆地之中。 洛阳地处黄土高原向华北平原过渡地带。 盆地周围山势低矮、断续,向东与中原广阔腹地相连。

▲洛阳地处山区向中原过渡地带

从历史上看,洛阳有着三千多年的文明史,其建都王朝的历史比长安要悠久得多。 这无疑是洛阳争夺“第一古都”的底气。

夏、商是中国最早的两个奴隶制王朝,也是中华文明孕育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那个生产力落后的时代,夏朝君主不断迁都,以避免自然灾害,加强对周边部落的控制。

▲洛阳盆地

位于今天洛阳偃师的二里头遗址被认为是夏朝的都城,肉眼可见的遗址支撑着洛阳是“第一古都”的论点。

▲二里头宫地区复原图

商朝和他所取代的夏朝一样,以中原为权力核心区域,是典型的黄河流域文明。 商朝也不断迁都,今天洛阳偃师的西壕就是商朝众多都城之一。 夏商时期的确切时间已无从考证,但根据测年项目的研究,夏商时期的总持续时间约为1000年。

_中国古都西安和洛阳_洛阳西安到底哪个是13朝古都

在漫长的十个世纪里,洛阳曾两次作为王朝的首都出现,堪称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今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夏商时期已有人口和发展,但并未出现像洛阳那样的王朝都城。 “历史更长”是洛阳在“第一古都之争”中的有力王牌。

▲商朝的势力范围

公元前1046年,武王灭纣商,建立西周。 周王室(姬姓)原本居住在关中地区。 八百里秦川河水滋养的沃土和周围群山的保护,让原本是商朝诸侯的姬氏积蓄了推翻商朝的实力。

关中是周王室繁盛的地方。 西周王朝建立后,其都城枫泾、镐京(又称“丰镐”)位于今西安市长安区。 这是长安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王朝的首都。

▲汉唐时期丰镐与长安城的位置关系

经过夏商时期的开发,中原地区的发展水平高于关中地区。 西周建立者吴王继发觉得丰镐远离​​中原,希望在丰镐与中原之间建立新都,以加强周王室在周朝的影响力。中原地区。 夏商众多古都聚集的伊洛地区,受到周王室的青睐。

武王因病早逝,其子成王命叔父周公旦继续修建洛邑。 历史上第一次洛邑(洛阳)和丰镐(长安)联手挑衅周朝,而且这种局面还将持续近两千年。

▲风浩和洛伊

因周王室宗祠的祖坟位于丰镐,故称“宗州”,洛邑后又称为“承州”。

国宝青铜何尊上的“宅子中国”铭文,是“中国”一词最早的由来。 这里的“中国”原指洛邑,因为它位于世界的中心。 “中国”的含义几经扩展,最终成为我国的国名,可见洛阳特殊的历史地位。

▲何尊

公元前771年,狗军攻灭镐京,西周灭亡,周平王逃往洛邑,建立东周。 自东周以来,洛邑因地处洛水北岸(“阳”为河南水北山)而被称为“洛阳”。

▲周平王东迁洛邑

东周是一个诸侯争霸的时代。 身处洛邑的周天子虽然地位尊贵,却无法左右诸侯。 洛邑西接关国,东接中原,为四方诸侯所注视。

秦国位于西部,占据关中平原。 秦国只要控制函谷关,就可以阻断东方国家西进的唯一通道。 通过商鞅变法、兴修水利等多种手段,使关中平原成为肥沃广阔的粮仓,最终支撑了秦国统一六国。

▲秦国在关中平原迅速发展

统一天下的秦朝以关中平原的咸阳为都城。 秦都咸阳的管辖范围覆盖了今天西安的大部分地区,因此也可以视为西安建都历史的一部分。

从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到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在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中,洛阳曾是夏、商、西周、东周四个王朝的都城,长安只有两个朝代(西周和秦)。

▲以洛阳为都城的“十三朝”(含双井时期)

2、汉朝两大英雄

秦朝灭亡后,在楚汉战争中打天下的刘邦建立了汉朝。 由于与秦朝相同的地理考虑,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将都城从洛阳迁至关中。

刘邦此举的主要原因是天下已经平定,危机还没有完全消除。 关中平原四周有高山保护,只需少量军队就能守住几条狭窄的河谷。 不像洛阳,四战之地很容易攻破。

▲长安建都时的“十三朝”(含陪都时期)

汉武帝开辟西域丝绸之路后,长安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都市和东方文明的中心,人口超过24万。

作为中国封建统一王朝的第一个发展巅峰,长安作为汉朝的都城,其政治影响力高于夏商周。 这就是长安作为“第一古都”的底气之源。

当然,失去了都城光环的洛阳,经济上也并不逊色。 连接洛阳与中原的道路建设完善,黄河干流距洛阳以北30公里。 来自黄河中下游的粮食、布匹等基础物资,以及丝绸、茶叶等外贸商品,源源不断地运往洛阳,再出口到长安乃至遥远的西部。

▲丝绸之路

西汉时期洛阳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稳定的政治环境。 统一的西汉从长安起统治,中原地区的人口和财富都高于关中。 长安的影响辐射到中原,这就要求洛阳充当“中原”的角色。 “循点而行”,两座城市的互动成就了彼此。

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得洛阳能够向东吸收中原的人力物力输送到长安,同时也将长安的政治影响力释放到中原,与长安形成政治格局以洛阳为核心,经济为洛阳。

▲洛阳长安也归司隶校尉管辖

公元一世纪,西汉王朝在混乱中灭亡。 刘邦的后裔刘秀复兴了汉朝,长安却因汉朝战乱而满目疮痍。 刘秀迁都洛阳,建立东汉王朝。

东汉王朝历时195年,其中定都洛阳165年。 这个统一的王朝让洛阳的政治经济地位超越了长安。

对于洛阳来说,这已经是第五次成为首都了。 从长安来看,之前夏商周的势力范围只能覆盖中原和关中。 当时,洛阳作为首都,还不能算是一个强大帝国的首都。

▲汉代长安

相反,长安虽然登场较晚,却先后成为秦朝和西汉两个统一王朝的都城。 洛阳成为统一王朝(东汉)的首都晚于长安。

东汉末年,天下纷争,中国先后进入三国、西晋等历史时期。 由于历史发展的惯性,洛阳先后被曹魏、西晋政权定都。

▲三国时期,曹魏定都洛阳

公元4世纪初,由于晋朝的族内争斗,迁居中原的五胡人开始发展势力,灭亡于西晋。 西晋灭亡前,洛阳被占领,长安于公元313年至公元316年短暂定都。

中国芜湖之乱后,中国北方建立了十多个割据政权。 第四次战争所在地洛阳遭到严重破坏,没有一个割据政权将其作为首都。 深居关中的长安,先后成为前赵、前秦、后秦的都城。 这也是长安十三朝中第七至九朝的由来。

▲前秦曾经统一中国北方

3. 两种资本之间的平衡

公元439年,鲜卑人建立的北魏统一了中国北方。 北魏都城原设在平城(今山西大同)。 为了赢得汉族民众的支持,迅速吸收汉族文化。 公元471年,亲政的孝文帝拉开了汉化改革的帷幕。 除了改汉姓说汉语之外,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迁都洛阳。

北魏时期,洛阳十分繁荣。 城北邙山风景秀丽。 自古以来,就有大量的贵族选择这里作为他们灵魂的安息之地。 于是,便有“苏杭人,葬于北邙”之说。 邙山星罗棋布,不输长安的皇帝陵墓。

▲北魏洛阳

公元535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洛阳临近东西魏交界处,已不适宜作为首都。

东魏迁都邺(今河北临漳)。 实力较弱的西魏为了自保和团结关中豪门,在长安建都。 以关中为基地的关陇政治集团登上了中国历史舞台。 以长安为核心,掌控了隋唐三百多年的历史。

▲东西方与魏国的对立

东魏、西魏很快被北齐、北周所取代。 北周继续以长安为都,于公元577年击败北齐,统一中国北方。

公元581年,北周政权被他的亲戚杨坚夺取。 杨坚建立的隋朝于589年消灭了南陈,统一了中国,长安(隋代称大兴)再次成为世界的核心。 这是长安再次崛起的标志。

▲隋朝

隋朝恢复了中国的统一,洛阳再次成为连接关中政治中心和中原经济中心的纽带。 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即位,命人修建东都洛阳,并迁都于此。 长安保留了都城名称,但主奴关系已被洛阳取代。

杨广迁都洛阳,首先,中原作为经济中心的地位越来越巩固,这与大运河的修建密切相关。

大运河将繁华的江南与人口稠密的中原紧密相连。 南方的物资先到达汴州(开封),再经黄河运至洛阳。 当洛阳再次繁荣时,汴州也悄然崛起。

▲大运河

二是长安失去了早期的先天禀赋。 随着人口增长、土地开发和战争破坏,关中地区自然资源过度需求,难以支撑日益增长的人口,饥荒时有发生。 洛阳与粮食产区相连,境内有许多大型粮仓,可以满足百姓乃至皇室的饮食需要。

史书中有大量关于隋朝皇室东渡洛阳吃饭的记载,比如在洛阳吃饭。 例如584年“甲戌生活网报道,幸驾洛阳,饥于关”。 594年,“辛未八月,关中大旱,百姓饥肠辘辘。户籍率,食于洛阳”。 等等。

▲洛阳韩家仓

618年,关陇集团出身的李渊建立唐朝。 作为关陇集团的总部,长安再次成为首都。 随着唐朝恢复对西域的管理和丝绸之路的重新开通,长安成为举世闻名的大都市。

长安城内不仅有近百万人口,包括官员、驻军和百姓,还有来自中亚、西亚,甚至欧洲的使团、商人、游客。 其繁荣景象曾为无数文人墨客所赞叹。 《三万里》呈现了这幅让中国人着迷的历史画卷。

▲电影中的长安街景

长安作为首都的地位基本上贯穿了唐代。 俗话说“九天合宫开,万国服冠”。 城内的大明宫、曲江池、东西市场成为盛唐时期地标的缩影,见证了帝国太多的往事。

随着长安城规模的扩大和繁荣带来的人口普遍增长,仅有四万平方公里的关中平原已经无法支撑庞大的人口。 长安与洛阳之间的交通主要依靠陆路运输,运输成本过高。 唐朝皇帝带着全朝“吃”东都洛阳,比隋朝历代皇帝还要频繁。

▲洛阳,进出中原、关中的必经之路

唐朝实行两都制,东都洛阳的政治地位不低于长安,大量关中百姓来到洛阳谋生。 武则天时期,出于摆脱李唐旧势力的影响,加强对中原和江南的控制的考虑,皇后直接迁都洛阳,命名为神都。 。

武周时期,洛阳人口已达200万,是当时世界上唯一人口超过200万的城市。 这是洛阳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刻。 公元705年,武则天将权力归还给唐中宗。 唐朝回归长安,洛阳恢复“东都”之名。

▲洛阳明堂、乐园

武则天之后,唐玄宗李隆基开启了“开元盛世”。 首都长安和东都洛阳都是当时的世界级城市。 西汉时期形成的长安、洛阳双轨政治机制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并辐射着世界。

高峰之后往往会出现下降。 安史之乱后,关中地区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口承载能力进一步下降。 唐代,皇帝对地方的控制力急剧下降,封建城镇自力更生,有的甚至拒绝纳税。 长安成为“政治孤岛”,全国资源难以协调调度。

▲封建城镇的分割

唐中期以后,长安多次遭受战乱,遭到严重破坏。 例如,公元885年,唐军将黄巢农民起义军逐出长安,唐僖宗从蜀中回到京城。 虽已修复,城内仍“荆棘丛生,狐兔遍地”。

唐朝末年,中国的政治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中原作为中华文明核心的地位不可动摇,大运河的作用日益凸显,将繁荣的中原与江南紧密相连。 与此相对应的是关中地区的衰落。

▲黄巢起义等事件对关中地区造成严重破坏

连年战乱,导致关中百姓四处逃亡,耕地荒废,粮食匮乏,社会萧条。 《旧唐书》记载“关东荐饥,贼聚”。 在这样的情况下,长安已经不适合继续作为首都了。

长安的衰落,使得洛阳难以继续发挥“中继站”的作用。 连接关中和中原的地理位置曾经推动了洛阳的崛起,但如今却成为洛阳发展的桎梏。 因为对于中原地区来说,洛阳的位置有些“边缘”。

▲ 随着关中的衰落,洛阳从“两地枢纽”变成了“边缘地区”

唐朝灭亡后,两城因地理、人口、农业条件的变化而衰落,失去了世界核心的地位。

西汉和唐朝是中国封建历史的两个高峰,都以长安为首都。 在西安看来,这是成为“第一古都”最无可辩驳的理由。

▲两首都存续时间不同

但从洛阳来看,唐朝在洛阳是“十三朝十三古都”中的“第十个王朝”,在长安却是“十三朝十三古都”中的最后一个王朝。 虽然唐朝基本以长安为都城,洛阳更多处于从属地位,但唐朝灭亡后,长安建都的历史就结束了,总跨度也不过900余年。年。

洛阳建都的历史原本比长安早600-800年。 唐朝灭亡后,中原开封取代关中、洛阳成为政治、经济中心,但后唐(923-936)仍定都洛阳。 五朝其他王朝以开封为都,大多还保留了洛阳作为陪都的地位。

▲政治中心从关中东移

4、放眼中原

公元979年,北宋统一中国。 长安改称京兆府。 由于北宋的疆域远小于唐朝,所以长安所在的地区位于北宋的西部。 关中以西的河西走廊被少数民族控制,这使得关中地区的处境更加尴尬。

金灭北宋后,汉族再次大规模南迁,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在南宋时期完成。 宋朝损失了大量领土,关中地区成为金、南宋、西夏的边境地区。

▲长安(京兆府)逐渐边缘化

元明清时期,随着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以关中、中原、江南为中心的“华夏本位”思想受到冲击。 关中和中原不再被认为是建都的唯一选择。

元朝时期,北京终于成为统一封建王朝的新都。 从政治、经济、国防等方面来看,长安和洛阳都失去了世界中心的地位,在历史舞台上黯然失色。

▲元代

北京是元朝的首都。 一方面是受到金朝的影响,同时也是为了方便联系家乡塞北草原。 此后,明朝迁都北京,皇帝更多地镇守国门,守卫着这条游牧民族南下掠夺的重要通道。

元朝完善和发展了行省制度。 京兆府改名为丰源路(路为元代行省下一个行政区划),并成为陕西省省会。 洛阳行政区划发生变化,最终划入河南省江北省。 ,成为河南省专区。

元末战乱后,明朝改丰源路为西安府。 明清时期,郡县辖数县。 其中,管辖府城以内市区的,称为“义国县”。

中国古都西安和洛阳_洛阳西安到底哪个是13朝古都_

▲西安府辖长安县

辖西安府西部的县仍称长安县。 明朝初期,西安人口仅有30万,直到清朝中叶才恢复到唐初100万左右。 这一时期,西安一直是陕西省的省会。

洛阳的情况更是惨不忍睹。 明初人口不足10万,乾隆年间才增至25万。 根本无法与武周的神都相比。

▲明清西安城仅是唐长安的一小部分

有了关中平原,西安仍然可以保留一些活力,作为区域行政中心。 但由于洛阳地处世界中心,因此遭受的苦难最为严重,几乎沦为一片白地,成为豫西一座普通的城市。

▲清朝时期,洛阳只是河南的一个普通成员——河南府

5、时代潮流

近代以来,沿海城市开始蓬勃崛起,西安、洛阳远离海岸线,错过了这一轮机遇。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大规模的铁路建设催生了石家庄、郑州等一批新兴内陆城市。 西安、洛阳再次落后。

▲20世纪初的西安

1906年,京汉铁路通车,河南段的节点是郑州。 1908年,汴洛(开封至洛阳)铁路建成通车,并以此为基础,于1912年开始向东西两个方向延伸,最终成为陇海铁路。

由于黄河泥沙淤积造成河道悬垂,京汉铁路与陇海铁路交汇处最终放弃在开封,选择在郑州。 这导致了1906年人口只有2万的郑州的崛起。

西安比洛阳更西,有高山阻挡。 直到1931年,陇海线才在这里修建。 西安和洛阳终于有了铁路相连。 然而,在以海运和铁路为主的时代的竞争中,西安和洛阳都处于不利地位。

▲清末铁路网

1954年解放后,河南省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 此时,郑州人口已达100万,50年间增长了50倍。 洛阳人口约40万,开封人口约30万,明显落后于郑州。

解放之初西安虽然人口只有30万左右,但由于历史惯性和政治影响,它仍然是陕西省的省会。 事实上,无论西安(长安)如何衰落,它至少是关中平原的政治经济中心。

▲西安城墙

洛阳是汉唐时期的都城。 It was by in the late Tang and to the of Henan . It even lost its as the in the Ming and Qing . After the of New China, it was by and an -level city in Henan.

at the of the two , 's is and spans than Chang'an. of the of the Han and the Tang in , Chang'an's has a "gold ".

the Song , Chang'an and were more in a state of and loss. The name of the has been back and forth the two for of years, but the by the two such as the Han and Tang that their in to their to the and . The two China's . the of .

▲The of the Tang

After the Tang , China's moved and its moved , both Chang'an and to . This is a trend in the of . In times, and have a new round of , Xi'an and to their .

▲Xi'an night view

As of 2022, Xi'an has a of 13 and a total GDP of 1.15 yuan (22nd in the ). In the same year, had a of 7.08 and a total GDP of 0.57 (44th in the ).

Xi'an (Chang'an) and are both one of the most in China. They both have and . From the Shang and Zhou to the Han and Tang , Chang'an and were like the two ends of the of a , and the ebb and flow of each other the of .

▲Xi'an Big Wild Goose and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