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孩子屏蔽父母的原因是什么?看完这个你就明白了

编辑:生活网      来源:生活网      亲子成长   共情能力   育儿   早期教育

2023-07-01 12:08:56 

前不久,微博上出现了一个热门话题#这是我把每个人的理论#,引发了广泛讨论。

该主题下有一个视频,展示了女孩为何阻止父母。

小时候,女孩把自己最喜欢的画拿给父亲看,父亲冷冷地说:“你的画有什么用?以后不能靠它们吃饭!”

女孩向妈妈吐露:原来我同桌一直在背后说我坏话。 但她妈妈说:“我告诉过你不要交可疑的朋友,现在你知道你错了吗?”

女孩把这段搞笑视频给父母看,父亲斥责她:“你晚上笑这么大声干什么?你知道说什么。”

女孩把自己的旅行照片分享给妈妈,妈妈却挑剔:“你总是抿着嘴笑,拍照不太好看。”

下班后,女孩向父母抱怨领导总是给自己穿小鞋,并当众批评她,父亲却指责她:“那你就得怪自己,为什么批评你而不批评别人呢?”

后来过年回家,面对父母询问身体状况,女孩再也没有分享的欲望,直接回了自己的房间。 这时,她的父母责怪她,说她脾气不好,平时出去也不打电话。

女孩的声音是:“我只是想和你聊天,不是听你讲课。”

是的,说教只会让彼此渐行渐远; 只有同理心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

当父母习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做出无关紧要的回应时,注定无法真正理解孩子。

当父母习惯站在孩子的对立面,无法与孩子站在一起体谅孩子时,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会关闭话匣子,疏远父母。

同理心是指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体验他人的处境,从而感受和理解他人的情绪。

中国科学院博士罗静表示:“懂得同理心的父母,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内心。”

不懂同理心的父母很难赢得孩子的心。 好的父母从来不缺乏同理心。

图片/

大人不知道

孩子的世界就是“屁股”

昨天下雨了,早上我送女儿去幼儿园。

到了学校门口,我看到前面有一位穿着雨衣的妈妈,孩子蜷缩在雨衣下,和妈妈一起走着。

经过门口刷卡机时,孩子不小心撞到了机器,连妈妈都踉跄了一下。 妈妈顿时生气了,骂道:“你走路看哪儿?还磨蹭,不知道要迟到了吗?”

孩子没有说话,但作为旁观者,我非常理解他的无奈。

母亲在的地方,很难意识到孩子的视力有限,雨衣挡住了他的视野,从而影响了前进的步伐。

妈妈的注意力只在前面和“我要迟到了”,根本不知道孩子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孩子小的时候,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家长很难解释; 长大后,孩子往往知道解释是没有用的,所以无意解释,所以表现出沉默和疏离,让父母更加难以理解。

心理学领域的一项研究表明,生活中孩子的许多不可理解的行为,其实根源都在于父母。

如果你愿意蹲下来,观察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场和角度看问题,很多答案都是不言而喻的。

图片/

绿圈红圈黑圈白圈打一成语_拳击手发油红圈和白圈_

我读过一个故事,叫《大人的世界都是屁股》。 母亲带着儿子去商场,但到了商场门口,儿子不肯进去,拉着她的手回家。

母亲一再坚持,但孩子不为所动。 突然,她看到儿子的鞋子脏了,就弯下腰给儿子擦鞋子。

当她弯下腰的那一刻,母亲发现从孩子的高度看到的商场半开的大门就像一张怪物的嘴。 天又黑又可怕。

妈妈突然意识到,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只能看到大人的屁股。

如果大人只从自己的角度看世界,孩子就会因为不听话、不理解而被训斥、被看不起,而孩子的委屈和无奈则无话可说。

当父母与孩子的悲喜不相连时,父母就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

只有蹲下来,你才能看到孩子和你自己。

不明白的孩子

只会把父母越推越远

《大考》中有一句话非常令人心酸:

“不要指望父母能理解你,因为不被理解就是孩子的命运。”

在有些问题上,父母之所以不理解,是因为他们不理解,也不想理解。 明明孩子一直在向父母求助,父母却选择反抗,导致亲子矛盾激化。

就像纪录片《镜子》里的男孩张昭一样,早恋打架、玩手机。 高中三年级时,他选择了退学。 他与父母关系不好,甚至将他们赶出了家门。

乍一看,这孩子不孝,太过分了。

_拳击手发油红圈和白圈_绿圈红圈黑圈白圈打一成语

但如果他的父母多一些温暖和理解,他怎么会如此咄咄逼人、冷漠无情呢?

在父母眼中,张昭因为早恋而辍学。 而张昭则坦言,自己没有去上学是因为环境压抑,给他带来了太大的压力。 当他向母亲吐露压力时,母亲会说:“学校里几千人都能承受,为什么你就不能承受呢?”

当张昭经过一栋高楼,扬言要跳楼时,他的父亲就会说:“你跳吧。”

事后,父亲当着众人的面嘲笑孩子:“他没有这个胆量。”

张昭心里的声音是:“每次他们说完这句话,我就想,如果我再回家,我就当孙子了。”

父母以为张昭不想上学,但他真正的想法是想读书,上大学。 尽管如此,父母还是笑着反驳:“他没有说实话,他满脑子都是心思,他在骗你。”

种种言语暴露的是对孩子的伤害,暴露的是父母本身的傲慢。

他们只从自己的角度看世界,只相信自己眼中的世界,从来不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为什么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冰冻三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中间的一切矛盾也不全是孩子的错。

父母是否尊重并理解孩子作为一个平等的个体? 他们真的倾听孩子的心声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吗?

孩子不是敌人,为什么要和父母较量,输赢呢?

《同理心的力量》一书中说:“没有同理心,我们就无法找到彼此的支持、鼓励、温柔和爱。”

如果孩子不被看见、不被理解,他们自然就无法尊重和亲近父母。 表面上,父母赢了孩子,但实际上却输得一干二净。

《小王子》说:“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孩子,尽管只有少数人记得。”

如果我还记得小时候对父母的期望和想法,现在,如果我像以前一样对待孩子,我是否可以对孩子更加宽容和理解呢?

理解尊重

是打开心门的钥匙

人的心是肉做的,孩子的心不是石头做的。 如果父母理解他们、尊重他们,他们怎么会不高兴能和父母亲近呢?

电视剧《超越》中的陈冕一直在学习轮滑,但她真正的兴趣是短道速滑。

出差前,妈妈反复叮嘱她参加第二天的轮滑资格赛:“只要你能获胜,取得二级运动员资格,我们就可以进入重点高中。”

但陈勉却偷偷去了外地,申请加入速滑队。 比赛现场生活网报道,妈妈打电话询问资格赛的情况,她也对妈妈撒了谎。

纸包不住火,但当妈妈知道真相后,她并没有发脾气,而是温暖、理解了她。

“你已经长大了,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走的路,妈妈相信你能做到。”

“如果你觉得你能行,就可以证明给我看,当然,不要强求,如果不行,就回家吧,妈妈在家里等你。”

女儿感动得想哭,说:“妈妈,您真好。”

妈妈肯定希望女儿参加轮滑资格赛,顺利考入重点高中,然后顺其自然地考大学、工作。

但她也明白,女儿从小就喜欢速滑,到了十几岁还喜欢,可见她是真的热爱这项运动。

现在她有机会重新选择爱情,她绝对不想放弃。 放弃,将成为她一生的遗憾。 然后妈妈就干脆支持她。

父母有父母的考虑,孩子也有自己的坚持。 如果强迫孩子服从父母的意愿,他们难免会挣扎,甚至两败俱伤。 除了保证安全底线之外,为什么不给孩子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呢?

德国心理学家斯蒂芬妮·斯蒂尔说:“父母是否具备共情能力,是孩子接受正面或负面影响的关键。”

放弃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支持孩子坚持自己热爱的道路,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理解和尊重孩子很难,但却是值得的,因为这是打开孩子心扉的钥匙,也是和谐亲子关系的基础。

做一个有同理心的父母

营造和谐亲子关系

布林·布朗教授在演讲中举了一个同理心的例子。

一个人不小心掉进井里,在地上呼救:“我出不来了,这里太黑了,我快要崩溃了!”

一个人低下头对他说:“你一定心情不好吧?需要三明治吗?给你讲个笑话吧?”

另一位说:“我理解你的感受,你并不孤单。”

如果你是当权者,是不是后一种同情的句子更能赢得你的心呢?

同理心,简而言之,就是以心比心,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都是情感动物,亲子关系的好坏有时是由同理心决定的。 只要父母有意识地观察、理解孩子,懂得倾听、用心沟通,愿意理解、肯定、支持孩子,良好的亲子关系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实践同理心是优秀父母的必修课。 把自己当成孩子一样,思考孩子的想法,是学习同理心的有效方法。

愿意为人父母的朋友们,一生精研这个课题,助力亲子之旅和谐美好。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