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147小编 来源:undefined
连日来,供销社成为资本市场上最火热概念。
陕西在A股唯一百货零售上市企业——供销大集,在连续18天低于1元面值以下之后,11月3日股价站上1元,惊险避免了退市发生。
1
供销社概念大热,ST大集“保A”
11月3日,供销大集股价收于1元/股,险守A股上市资格。
这之前,供销大集收盘价连续18个交易日低于1元,距面值退市仅一步之遥。
连日来,供销大集公布多份利好消息。例如:提前公布2022年三季度财报、意向战略投资人(新供销产业发展基金)的引入进度、公司股东、董监高等承诺不减持股票等。
最终助力供销大集“上岸”的,是近期大热的供销社概念。
在深交所互动易主页,仅仅11月2日一天,就产生了两百多个与供销社有关的问题。
供销社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全国基层供销社的简称,成立于1950年,由国务院直接领导。说起供销社,人们往往会想起计划经济烙印,甚至有人认为供销社已不复存在。
真实情况并非如此。其实供销社一直都在,而且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供销总社官网上,近日出现了一则报考公告。供销总社表示,欢迎广大有志于投身供销合作社事业的优秀青年踊跃报考!根据相关政策,优秀青年的年龄可以放宽至40周岁以下。
连日来,湖北、浙江、重庆等多地传来重建基层供销社的消息。
供销社官网显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内设机构14个,监事会内设机构1个,下辖15个直属事业单位、14家主管社团和中国供销集团,中国供销集团有11家子公司。
ST大集计划引入的意向战投新供销基金,正是隶属于中国供销集团。
2
老字号民生百货,借势走出低谷?
ST大集即供销大集,前身是西安市民熟知的民生百货。
西安民生成立于1959年,早在1994年就已在深交所挂牌上市。2003年,海航集团入主成为控股股东。2016年,海航集团主导海南供销大集借壳民生上市。2017年,西安民生更名为供销大集,同年完成收购香港上市公司顺客隆控股权。
近年来,伴随海航债务问题发酵,ST大集业绩一度走低。因股东及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未披露担保,ST大集在2021年3月“披星戴帽”,今年6月“摘星”。
民生曾是西安百货业一面金字招牌,但在业绩承压这几年,加上市场变化对实体零售影响,西大街店、钟楼店、曲江店、龙首店等数个门店及民生家乐超市陆续关闭。在全国范围内,ST大集2017-2021年这5年时间里,累计关店238家。
直至今年以来,完成破产重整后, ST大集的债务问题得到化解,经营业绩由此改善。今年前三季度,ST大集净赚2.66亿元,扣非后亏损3.78亿元。对于扭亏为盈,财报给出的原因一是公司营业成本、期间费用同比下降,二是签订重整债权留债协议确认了债务重组收益。
作为意向战投方,新供销基金已和ST大集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现阶段正开展尽调工作。
近日,ST大集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称,双方将“围绕当前百货购物中心业务、商超便利店业务、商贸地产业务、电商业务和供应链金融等主营业务开展深入合作,紧跟行业转型及发展大势,积极探索新业务形态,打造新业务增长点”。
3
A股优胜劣汰,今年退市数量创新高
股价站上1元之后,ST大集暂时脱离了退市风险区。
往长远看,ST大集是否将就此重振旗鼓,战投最终引入结果、企业经营前景无疑是关键。
最严退市新规落地之后,A股市场优胜劣汰正在加速。今年以来,A股已经有46家公司退市,相当于过去三年总和。其中,42家为强制退市,占比超过九成。而从企业属性看,今年A股退市企业,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公众企业。
平安证券认为,退市新规落地有助于建立“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有活力的资本市场。同时, 退市常态化和注册制常态化,共同推动了二级市场进出通畅,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真正扶优汰劣,推动资源优化配置,更好借助资本市场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企业与市场关系并不复杂:为市场的需要而存在,或者说是为市场而服务。所以,把握和顺应时代潮流就显得尤为重要,供销社是下一个潮流吗?
作者: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