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147小编 来源:undefined
2023-08-19 01:32:29
十年,可以从一座城市的沧海巨变中体现,可以从一个产业的蓬勃发展里铺开,更可以在一位位普通人的坚守与热爱的身影上看见。以“十年”作为一个计数单位,李永良得用5个半来计算自己的职业生涯,他是北仑白峰外峙岛上唯一的一名医生,为了守护一方村民的健康,多次拒绝子女要他迁住到城区的劝说,坚守海岛55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真正的“大医精诚”。
“脚摔伤了有点炎症性,我给她用点消炎药,血压也有点高,平时降压,降压药要记得吃。”一大早,李永良就开始工作了。岛民沃建平的母亲前两日不慎摔倒,腿脚摔伤了,同时老人还有高血压、高血糖等基础病。李永良接到电话后,马不停蹄地前往老人家中,为老人检查医治,并暖心安慰老人,与她唠唠家常。
“外峙岛这个地方偏辟,生活也都比较困难,我们看病不方便,所以我们身体上有什么毛病都需要找他,他技术非常好,如果你人稍微有点不舒服,一个电话,他马上来,外峙岛不能少了他,我们需要他。”岛民沃建平说道。
再质朴不过的衣衫配上一双凉拖鞋的穿搭,微微有些驼背但眼神依然坚毅,手一点都不抖的状态,这是李永良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李永良是土生土长的白峰外峙岛人,今年75岁,从医55载。说起当医生,这得源于56年前的一次偶然机会。1966年,村里决定建立一个保健站,19岁的李永良因为勤劳本分,又能吃苦,成为了医生的不二人选,被推荐到北仑郭巨卫生院培训。经过一年多的培训、进修,学成归来的李永良开始来自己得岛医生涯。
外峙岛面积并不大,只有1.4平方公里,早些年岛上交通不方便,出岛靠渡轮,岛内道路狭窄,没有公交车、连私家车都开不进,李永良就靠他的“小电驴”或是步行,一家一户赶去出诊。“这里住的全都是年纪大的人,年纪大的人行动都不方便。一个电话或者让人来传个信给我,叫我去诊治,也方便的。”55年来,全天24小时在线,全年无休,成了李永良的工作常态。
在农村,诊所就是“全科门诊”,李永良就是“全能圣手”,李永良的诊所是一间不足40平方米的房间,地方不大却存放着近50种基本药物,都是岛上村民的日常急需药品。而满满一柜子,有些都泛黄了的病历本,则是李永良为岛民的看诊记录,“大家来找我看病,什么毛病用什么药我都一一记录下来,对大家的身体情况有个了解,之后如果碰到同样的病也可以有个参考。”李永良说道。翻开这些记录可以发现,李永良每年差不多有2000人次的出诊量。在岛上行医的55年里,李永良大约为10多万人次的岛民看过病。
一个手提包、一个看诊箱,从医多年来,李永良习惯拎着他的“神器们”上门看诊,一路上,但凡过路的岛民们都会跟他打招呼,李永良也总要嘱咐上几句。岛民们对他无一例外都是好评,“他样样好的,他性格态度都很好,只要你人有点不舒服,他就立刻会来诊治的,我们都知道,在岛上当医生真的很难,但他没有埋怨,只对我们很负责。”岛民张秀文说道。
在岛上行医55年来,李永良遇到的困难不少,但他说,再难也难不过治不好病,救不了人。“早些年,遇到大病病人要出岛就医,交通却跟不上,但在没有确切诊断结果前,我也不敢贸然医治,存在一定的冒险性,但也不能不救啊。”李永良说。外峙岛是一座自然孤岛,隔江如隔海,船不是一直有,人也不能一直等。凭李永良一个人的力量坚守,有时也显得单薄而无力。
2018年3月,白峰外峙岛跨海浮桥工程开工了,总投资1250万元,全长166米的浮桥,呈“一”字形布置,彻底结束了外峙岛村民依靠摆渡通行的历史,2019年年初,浮桥全线贯通,小小的浮桥对李永良和岛民们来说,是件实实在在的好事。“对我来说,肩上的担子轻了,病人能够得到及时快速的救治,而且现在一个电话,需要什么药物,三天内必送到岛上,真真切切便利了。”李永良看着这座桥感慨万千。
年轻时聘请他去大医院从医,李永良没去,年老了子女们要带他去城里养老,李永良没去。现在桥建起来了,交通便利了,生活变好了,海岛的未来有盼头了,李永良更不会走了,“这里的老百姓离不开我,实际上,我也离不开这里的老百姓。只要吃得消就干一年算一年,尽可能做到尽自己的能力,发最后的余热,为老百姓服务。”
在本可以享受天伦的年纪,李永良却依然选择继续坚守在海岛上为人民服务。李永良的医者仁心,就是把双脚扎进泥土里,为村民的健康做好服务。这就是一位医者永不放弃的责任和追求。(仑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