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147小编 来源:147小编
导 读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人民都会人民建,人民都会为人民”讲话精神,2019年经报请市政府批准,北京市规自委会同相关部分开展了“小空间 大生活——黎民身边微空间改造行动计划”。目前首批8个试点项目已经全部竣工使用,快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它们吧!
东城区北新桥街道民安小区内公共空间“欢声笑语的院子”
项目概况:建筑建于2003年,为回迁安顿房;居民户数706户;公共空间园地规模4113㎡,整体呈“凹”字形。
现状问题:空间狭小、园地荒废、全年缺少阳光;园地不平整、宁静隐患较大;垃圾收集脏乱无需、建筑垃圾随意堆放;车辆停放无序、人车争夺空间等。
<< 滑动检察下一张图片 >>
改造要点:设计方案定位于打造“欢声笑语的院子”,以尊重地域特点,充实满足周边黎民需求为设计基础,以中心一块消极空间为着力点,将全小区范围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功能补短、空间使用精雕细刻、老人孩子优先、环境品质提升为重点。
最终实施方案在空间上因地制宜,结合人防建筑屋顶,形成二层活动平台;开辟了布满阳光的、老少皆宜的休憩娱乐空间;释放了一层空间,有效满足居民纳凉、避雨、交流空间需求,且有效解决自行车乱停乱放和电动车集中充电问题;利用低效无用空间,进行坡道等无障碍设计;利用园地西北侧建设运动长廊,为居民提供轻量化的休闲运动园地和树荫下休息凳;并在二层平台下方空间设计特色雕刻文化墙,展示胡同历史记忆。
<< 滑动检察下一张图片 >>
西城区大栅栏街道厂甸11号院内公共空间——“党群共建欢乐之家”
项目概况:小区建于1984年,原为电信局宿舍;居民户数206户;公共空间园地规模3134㎡。
现状问题:垃圾随意堆放;线缆横飞,宁静隐患极大;800㎡配套建筑老旧,被“僵尸”自行车占满;严重缺乏供老年人、儿童活动和交流的空间。
<< 滑动检察下一张图片 >>
改造要点:实施方案定位于打造“党群共建欢乐之家”,整个项目设计的路径,以问题为导向,和居民迫切需求,将室内室外空间作为整体进行统筹和设计,进行功能整合和增补。
实施效果:整治东侧车棚,集中设置双层立体车棚,规范非机动车停放,并改造消极空间,建造电动车停放空间,增设室外电动车充电桩,消除拉线充电隐患;北侧配套活动用房经改造后可承载多项功能,包罗党群活动中心、老年餐桌、无障碍茅厕、孩子阅读和自习空间等;在室外部门,将原花园中的高花坛改造为可穿行绿地,配合塑胶步道打造室外慢行系统和休憩运动空间;清除换热站西侧废弃物空间,建设儿童专属游戏场合。
<< 滑动检察下一张图片 >>
向阳区小关街道惠新西街6号楼小区外西侧公共空间——“转过街角、会心一笑”
项目概况:原为地铁建设同步代征停车场用地,因历史原因未投入实际使用;面积1969㎡。
现状问题:因临近地铁站收支口且占用部门人行道,导致早晚高峰人流在狭小空间聚集,交通上存在较大宁静隐患;文化缺失;空间消极。
<< 滑动检察下一张图片 >>
改造要点:实施方案结合周边公共交通一体化设计,分析差别时段人流特征,优化场合动静态交通,缓解人流聚集风险;植入“哈哈镜”公共艺术,提升场合人气活力,最大限度地提高空间场合利用效率;设计下沉微空间,借鉴海绵都会理念,与无障碍坡道相结合,打造休闲娱乐趣味场合;挖掘历史文脉,尊重地域原住民以构件厂职工为主的特点,接纳混凝土元素为文化标志并贯穿于都会家具与小品设计,加强地域文化传承。
<< 滑动检察下一张图片 >>
海淀区花园路街道牡丹园北里1号楼南侧公共空间——“牡丹园里寻牡丹”
项目概况:典型的高密度老旧小区内公共空间,园地规模4928㎡;居民户数2144户。
现状问题:景观绿地分散、利用率低下;自行车棚年久失修破旧不堪;社区文化缺失;停车混乱,居民出行极其未便。
<< 滑动检察下一张图片 >>
改造要点:实施方案梳理现状车辆和已有车位,在满足现状车辆停车需求的前提下,集中、高效部署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区域,适度增加停车数量;将违法建设释放的空间,设计成满足老人、儿童休憩和活动的娱乐空间;将分散的、低效的绿地进行整合,在保存原有树木的前提下,进行园地景观设计,突出牡丹园的地名特征。
<< 滑动检察下一张图片 >>
丰台区长辛店街道朱家坟社区局部公共空间——“在北方相遇,让群钻亮起”
项目概况:建于1946年的全国重点保军单元北方车辆集团家属区;居民户数6000余户;由南、北两处地块组成,总面积1368㎡。
现状问题:北侧地块原是堆放废弃建筑质料的剩余空间,被围挡围起处于闲置,内部电缆和设施错综复杂,居民无法进入活动;南侧地块恒久被违法建设占用,后因违法建设被拆除而恒久处于闲置状态。
<< 滑动检察下一张图片 >>
改造要点:北侧地块定位为文化展示窗口,以象征北方车辆厂精神——“钻头”的艺术化设计,借助地域兵工文化和军工拼搏精神,打造弘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勇于拼搏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都会地标。南侧地块,增补社区功能短板,丰富景观效果。
<< 滑动检察下一张图片 >>
石景山区老山街道老山东里北社区公共空间——“交融之地”
项目概况:位于首钢职工住宅区内;居民户数6483户;面积3033㎡。
现状问题:历史文化传承缺失现象显著,景观单一,功能与品质亟待提升。
<< 滑动检察下一张图片 >>
改造要点:深度挖掘首钢文化,提炼首钢炼钢所涉及的“出渣造渣”等环节内涵,创建以满足社区文化及儿童活动空间为主的综合性复合型活动空间。
<< 滑动检察下一张图片 >>
西城区新街口街道玉桃园三区12号楼公共空间——“融乐家园”
项目概况:玉桃园三区12 号楼为上世纪90 年代所建回迁房,改造园地规模3804㎡。
现状问题:典型废弃的“两不管,两不消”空间,现状停车混乱、服务设施不完善、环境品质低下,社区居民与养老公寓老人之间矛盾尤其突出。
<< 滑动检察下一张图片 >>
改造要点:提出以“共建、共享、共担”为核心理念,力求以设计为手段化解长久以来社区居民与公寓老人就公共空间使用日益激化的矛盾,营造和谐共享的“融乐家园”。
<< 滑动检察下一张图片 >>
西城区新街口街道大乘巷教师宿舍公共空间——“全龄友好、暖心惠民”
项目概况:建成于上世纪80 年代,居民近400 户,改造规模3294 ㎡。
现状问题:现状空间存在活力低下、功能缺失严重、基础设施不敷、特殊人群关爱度不敷等问题。
<< 滑动检察下一张图片 >>
改造要点:通过现代、时尚、简约的设计手法有效应对,增设电子公告栏、垃圾驿站等便民设施,改造破旧车棚及封闭的党建小屋,实现无障碍设施全覆盖,打造形成高品质、高活力的全龄友好型社区公共空间。尤其是提升了垃圾分类科学、有效投放的方法和加强垃圾分类意识的宣传方式。
<< 滑动检察下一张图片 >>
本内容由都会设计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