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147小编 来源:147小编
2023-08-31 15:09:03
端午是一个传统节日,远古时古越人天皇氏已发明天干地支。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天干承载天之道,地支承载地之道,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运。古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通用天干地支,根据干支历,按十二地支顺序推算,第五个月正是“午月”,午月午日谓之“重午”,而午日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称为“端阳”。
中国古代人利用土圭实测日晷的措施最先确定出了冬至和夏至两个节气。近年来商史学者通过研究甲骨文,发现夏历五月是殷历之岁首。殷历是以麦收后的始食麦、种黍及“大火”星昏见南中的夏历五月为岁首正月的。于农事,则称食麦月,于天象,则称可标记岁首的大火为“大辰”、“天子大纪”。此月为夏至所在月,相当于夏历五月,借用月建称名,则可说是‘建午”。进一步发现证明,上古历法之夏至与五月初五是同一日。现在的历法中端午在夏至前后几天。
我国古代把天空的恒星划分成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区。所谓的“垣”就是“城墙”的意思。“三垣”是“紫微垣”,象征皇宫;“太微垣”象征行政机构;“天市垣”象征繁华街市。这三垣环绕着北极星呈三角状排列。在“三垣”外围分布着“四象”:“东苍龙、南朱雀、西白虎、北玄武”。仲夏午月午日,苍龙七宿运行至正南中(乾)方位,是龙升天的日子。苍龙群星一年四时的运行情况及事象规律,在《易经·乾卦》的爻辞中有阐发,仲夏端午苍龙运行至正南中天方位,对应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在《易经》中,以八卦为基础又两两重合而构成六十四重卦;重卦乾由上下两个乾卦重合而成,它的卦形由六根阳爻组成;爻是要从下往上数,而阳爻又以“九”代称,故从下数第五爻称“九五”;九五之爻在上乾卦中居于中的位置,称“得中”。古人认为,“通天下一气耳”,万物皆为阴阳二气所化生而成,因此阴阳的变革对万物也有影响。端午阳气极盛,人兽皆受感应,自然界中,蛇、蝎、蜈蚣、蜘蛛、蟾蜍为五毒之物,秉阴毒之气而生,端午之时阳气旺盛,阴不能受之,故蛇蝎之物尽出。
古时卫生条件、都会建设欠好,蛇虫尽出之时人不小心则容易为之咬伤中毒,是以此时人们要饮用雄黄酒,并把酒洒在家中各处,甚至小孩子们还要在面上点雄黄,因雄黄之气味能驱赶蛇蝎,因此多用此物,起到预防作用。除了雄黄,艾草也是这个时节常用的驱虫之物。端午民间向来有在门上插一束艾草的习俗,其最初来源也是取艾草芳香逐秽之气,辟虫毒之邪。古人以艾草为“阳草”,气味与人体最合,故用它熏灸,能通达经络。是以古时制作艾条,往往也会选择端午制作,以天地之阳气,增其温阳之功用,最是讲究。
《伤寒论》中有这样的论述:“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著复衣。五月为天地交泰之月,阴阳混沌不分,人体脏腑气血受极大的影响,保精惜命,宁神内守,安然度过,反应人身,肚里空荡荡,走路无力,没有精神。 天地交泰就是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关键在于一个“极”字,没有到达“极”的状态则阴阳不生。换言之,若交泰之际,天道失序或人道违逆,便会产生阴阳不生的情况,那么天灾人祸也便随之而来了。一则,天道失序是自然界变革规律的序次混乱而失去通例,在《黄帝内经素问》中的运气学说辩得最为真切,只言片语难以言明。二则,人道违逆体现在机体由于受到情欲、饮食、劳倦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人体气机的收支升降发生了异常和紊乱,阴阳一旦失去平衡,疾病也就悄然而至了。五月天地交泰,五月一阴初生,如冬至与夏至,子时与午时,都是天地交泰时节,阴极生阳,阳极生阴,一阴或一阴初起,阴阳阳初争,混沌未分,人要顺应自然,修养生息。《黄帝内经》强调“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子时一定睡觉,午时一定小憩,这段时节应该是以静制动,修养生息,充养元气。整个夏天五、六、七三个月的卦,外卦都为阳爻,阳爻代表热,但五月阴爻初起,六、七阴连续增阴,阴爻代表寒。这三个月外热而内寒生,传统养生观强调此时节驱除体内的寒湿,也是这个原理。从中医角度看,中医认为人体抱病的主要原因,就是外感“邪气”所致,风、寒、暑、湿、燥、热等,阴阳相接之时节,六气并存,相互侵凌,人体小磁场受宇宙大磁场变革影响,稍不注意就容易导致五脏六腑功能失调。至于五月九毒,分别是:五、六、七、十五、十六、十七、二五、二六、二七,端午节为九毒之首。九毒确立基本是源于先天河图之数,五为生数之极,居于中天,化生万物。也是阳极之象,阳极而阴生。所以以五数为开始,六七皆是成数,所谓生数有源,成数易损。八九为金木成数,乃属少阴少阳之生生之气,故不入其中。十四为天地交泰日,加九毒,一共十天戒日。夏至日后,一阴初生,其气柔弱,丙午、丁未干支一气,火旺至极,此二日升腾之气过旺,若此时行房损耗真阴,其主一定受伤(尤损男);冬至日后,一阳初生,其气稚嫩,庚申、辛酉干支一气,五行皆金,此二日肃杀之气太盛,若此时行房真阳外泄,其主一定受克(尤损女)。
端午节开始,各人尽可能坚持艾灸,一年中最好的排毒养阳时机,排寒湿,养阳气,事半功倍。
吃粽子,有讲究。糯米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之功,食用粽子有清热除烦、助脾开胃的作用。对于脾胃阳虚、虚寒的人来说,亦不宜多吃粽子。佩香囊,是端午节传统习俗之一。为了清香、驱虫、避瘟,香囊中常会填充一些具有“芳香辟秽”功能的中药,如丁香、白芷、藿香、紫苏、薄荷等。它们都含较强的挥发性物质,可以提神醒脑、振奋精神、舒筋顺气、通九窍、防瘟病。
锻炼方面。一般在这个阴阳交换的时候,我们也会特别的利用这个节气的特点为我们所用。以锻炼 东皇洗髓功 为例。这个时间点是特别适合练功的,端午9点半到1点这段时间,练功会借助这个至阳的炁机加大练功的效果。河南易筋洗髓研究院 许超选